《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范文精选6篇

| 春林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范文精选6篇

  万历十五年,这个节点,不仅仅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也是近代华夏文明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社会的起点。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1

  读书前我总喜欢了解书籍作者履历,因为我觉得通过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份、经历,能够更快地进入剧本,也能客观辩证看待其表述内容对于当今这个时代的意义。

  黄仁宇先生为美籍华人,年轻时在国内经历了国民党时期的军旅生涯,后去美国学习,逐渐交际圈也覆盖多个党派的人员,落魄时也打了不少杂工填补家用,此书完稿于1976年,当时国内的生态很难有发表的空间,国外发表也是一波三折。

  回到书籍本身。此书以万历十五年这一年为切入点对明王朝的兴衰展开论述。为什么选择这一年呢?在作者看来,这一年是古代中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开篇,此书以万历十五年的一件小事开启,众朝臣听信谣言赴午朝集会,引出了皇帝多年未午朝及怠政的背景。

  此书吸引人的地方是其不同于许多传统严肃的编年体历史学术书籍,它以人物和故事为切入点展开历史的画卷;但它必然远强于故事书和野史,因为它有严格海量的历史考究。

  万历十五年,皇帝年二十四,按理说正是干事创业的黄金年龄,但他选择了怠政。他是个懒惰贪图享乐的昏君吗?恐怕不是,他不过是在报复自己的臣下,报复整个王朝。事实上,虽然他高高在上,却也不是自由的。他的行为受制于文官集团的权势,以立太子为例,他总想立自己宠爱贵妃的孩子为太子,却无法真正获得支持。在高度自理的官僚体系里,皇帝的存在似乎只是一个吉祥物,他能做的反抗也许只是怠政。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2

  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摘自网络)

  万历皇帝未满十岁时即位,由于年轻的皇帝尚不能做主朝政大事,张居正便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万历皇帝本也想励精图治,做一个明君,但在他无比崇敬并委以重任的张居正被朝中众臣上奏弹劾,无奈罢官,死后又遭清算以后,这位皇帝便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另外,立储问题上,他和大臣们也是意见相左,他想废长子常洛而改立皇三子常洵,遭到了几乎所有人的极力反对,只好作罢。立储风波过后,这位皇帝意识到自己只是名义上的皇帝,看似是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却最终还是没有实权,他对自己皇帝的生活充满了失望和不满,此后愈加不理朝政,便有了历史上的“万历怠政”。

  张居正和申时行都是辅佐万历皇帝的内阁首辅,但两人的政治主张却截然不同。张居正任首辅时,权力极大,推行严苛的制度,对明朝的发展是有一定推动作用的,但也最终引来了大家的不满,于是他遭弹劾,甚至死后还被清算。申时行大概是吸取了张居正的教训,他是比较温和的。申时行采取的是中庸之道。他的政治目的仿佛就是化解矛盾,使国家朝廷处于一个看似平和的稳态中。但他所营造的稳态实则脆弱不堪。他的最终结果虽没有张居正那么悲惨,但他也被弹劾罢免了。

  我觉得《万历十五年》中向我传达的主要观点是:

  首先,关于明朝,很多人都知道,明朝的党派之争,尤其是文官之间的争权夺利,是明朝没落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本书从不同人物的角度都对党派之争加以解读,把这一问题剖析得还是比较透彻的。

  再者,作者一直在说明,事物是有阴阳两面的。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海瑞是众所周知的清官,刚正不阿,但他却并非那么有政治才能;张居正推行节俭的作风,但自己却贪腐荒奢;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范围内,他仍是儒家的信徒。万历皇帝、戚继光、申时行等人均是如此。可以说,这本书写的是历史,但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十分精彩。

  还有一点,国家缺乏法令和制度,大小事情很多是依靠道德礼仪的限制和约束。万历皇帝是一个礼仪的象征,很多仪式都繁琐而只起到精神上的作用。在一种社会形态中,道德的标准历久不变,但把这些标准付诸实践,是需要与不同环境时代相适应而有所变通的。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3

  《万历十五年》是以铺叙方式为主的纪传体,书中记载了发生在这一年的许多看似无关的事情,这看起来是个偶然,但是通过这些事和人,又表明明朝的衰亡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无法避免。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明朝是以道德来代替法律制度,不只是明朝,历朝各代皆是如此,只是统治思想有所差异。在这样的制度条件和统治方式下,文官武官秩序井然,等级分明,官员阴奉阳违、腐败无能,皇帝昏庸无道,以这样的统治集团来治理国家,其最后的结果必是败亡。但明朝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可以改革,可以发展经济,但是都错过了。其根本原因是“明朝以‘仁’治天下的立国之精神已经耗尽体力”。所以一个国家的衰亡跟政治制度有很大的关系,一个单纯以社会伦理常纲统治的国家,只讲求成规,只会是倒退的。

  在这样的制度里,不管是万历皇帝朱翊钧,还是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亦或是都御使海瑞,他们或身败,或名裂,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即便是一些侧面提到,相对不那么重要的人物,也统统没有好结果,这是制度造成的悲哀,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一不成为其牺牲品。

  学历史、读历史不仅仅要了解知识,关键是要看当初的历史对现在有什么裨益,坏的方面引以为戒,好的方面可以借鉴。从万历皇帝的统治我们学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不用技术和经济力量以及法律来扶植民众,而单纯依靠政治上的压力和道德上的宣传,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4

  万历皇帝生活在一个十分复杂的时代,那个时代既有象沈士行那样的能臣,也有象严嵩那样的奸佞小人。有人说:万历一朝是明朝盛与衰的转折点。而我读了黄仁宇写的《万历十五年》后对这段历史有了新的感悟

  万历是个聪明人,他明白,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碌碌无为的昏君,明朝的衰败已经无可挽回,而且,在封建官僚制度中,他的想法根本无法实施,于是,他彻底绝望了。他把国家大事都交给沈士行,在他的世界里,只有郑贵妃能够了解他。可他在位40年,在这四十年中,中国渡过了一段极为黑暗的时期,这也为明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其实,我觉得,即便万历皇帝知道了这些也不应该对朝政放弃不管。因为他的使命就是做一个好皇帝,那样即便明朝后来灭亡了,后世的人也不会怪罪他,因为封建官僚制度是一定会灭亡的。其实,万历皇帝本来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只不过没了张居正,有了郑贵妃,万历皇帝就整天与郑贵妃享乐,几十年都不上朝,万历皇帝就完全堕落了。

  《万历十五年》一书使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历史。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5

  “表面看来皇帝具有传统赋予的权威,他想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其实皇帝是在臣僚们以道德的名义为要挟下按照文官集团所确定的规范来行动。任何超越和违背此种规范的行为将被加以“昏庸无道”之罪名,万历皇帝就曾受到臣下如此的指斥。原来,“百官之所以绝对服从皇帝,即使不是有条件的,但也决不是无目的的。君主专制本来与文官制度是相辅相成的。”皇帝越过这个界限行事的不是没有譬如万历的叔祖正德皇帝就曾经“毫不费力地作弄了他的臣僚”正德皇帝有“超人的胆量、充分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他曾亲自训练老虎,差点就此死于非命;亲自操练兵马;率军作战,得胜回朝;自己给自己加封“威武大将军”称号……诸如此类自然引起了文臣们的惶惑以至愤慨,而其中真正的原因就在于“皇帝挖空了他们苦心构筑的政治体系”。万历皇帝“缺乏他叔祖的勇气、积极性和寻找快乐的情趣”,那就只能当“紫禁城中的一名囚徒”,那就是参加代表着道德的各种礼仪。苦闷之余,只有“用一些更为无聊的方法消磨时光”。一个喜欢活动的人物具备着充沛的精力,但又无法用之于作出积极的创造。”自此埋下历史悲剧的祸根。

  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乃人性、社会责任、道德伦常、体系的文化语法规定等等交织而成。其间的复杂很难用一个维度讲得清楚。而且只有拉伸前后的历史岁月,方能看清楚一部分的历史走向。这也正是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的一个原因。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6

  统治我们这个庞大帝国(明朝),专靠严刑峻法是不可能的,其秘诀在于运用伦理道德的力量使卑下者服从尊上,女人听男人的吩咐,而未受教育的愚民则以读书识字的人作为楷模。而这一切都需要朝廷以自身的行动为天下作出表率。[1]所以在当时,皇帝和他的大臣,经常以庄严美观的形式举行各式各样的礼仪。在这些仪式中,皇帝的许多行为都具有象征意义。而其他人都相信这种象征,决心以行动来使其成为现实。

  作为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万历也曾经在其两位母亲和首辅张居正的影响下立志励精图治,即使他已经厌倦了那些重复的事件和不变的礼仪,他仍然强打精神参加这些仪式,努力去实现“礼”使人们建立对礼的信任。他接受文官们给他设立的规范,即使这些阻碍着他的个性自由发展。他很难离开皇宫,更不用说是微服出巡,甚至是御驾亲征,尽管他可能有军事才能。然而,在张居正死后不久的反张运动让万历见识到文官的“阴阳”两面:表面满口仁义道德,(当然也有一些确实坚持原则的官员,例如海瑞,但这毕竟是少数。)暗中为自己牟利。例如张居正,他满口节俭,但事实上他的生活极其奢侈。他拥有许多珠宝玩好和书画名迹,还蓄养了许多绝色佳人。这让万历感到伤心和愤怒。要知道,他虽然贵为九五之尊,但是却没有钱赏赐给宫女,只能记录在册,等到以后有钱之后再兑现。从此之后,他对道德失去了信心,也没有兴趣再参与那些仪式了,再做出实现“礼”的表率了,他的消极怠工也促使了人们尤其是官员把自己阴的一面表现出来,也就是----更为猖獗。

  以前一直以为传统社会的皇帝可以为所欲为,呼风唤雨。看过《万历十五年》才根本改变了我的看法,皇帝不过是整套制度系统当中的一个角色,并且受整套系统的压抑和控制。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范文相关文章:

1.《万历十五年》读后感500字精选6篇

2.《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00字范文精选5篇

3.《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优秀范文600字【5篇】

4.《万历十五年》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5.万历十五年读后感3篇

6.万历十五年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7.《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5篇

8.关于《万历十五年》精选5篇心得体会800字

9.万历十五年读后感范文800字5篇

10.万历十五年读后感100字左右范文多篇

3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