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片《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

| 芷晴

《建国大业》集中反应了自1945年抗战胜利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一直到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五年间的风云变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建国大业》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建国大业》观后感1

《建国大业》这部历史影片,精良的制作、演员阵容强大都是这部影片吸引观众眼球的诉求点,为新中国60华诞献礼也成为这部影片的宣传口号。前来观看影片的除了年轻人之外,一些父辈、祖父悲人们也占了很大的比例。

影片讲述了自抗日战争后重庆谈判到开国大典的国共两党的纷争,影片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内战上,而是通过对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深度刻画,从两个人的处境上反映内战的形式变化,二人的形象都非常饱满,尤其是蒋介石儿子蒋经国的细分较重,肩负父亲给于的重任为了稳定上海物价大义灭亲,对孔家的囤积物资行为进行打压,但是当宋美龄赴美求援被拒,副总统李宗仁分裂国民党,父子二人心知大势已去,南京的成群的白鸽围绕着父子的沉默盘旋,似乎寓意这战争的结束,和平来了,但是不属于他们。

从战略转移时的消瘦,毛泽东随着解放军的节节胜利逐渐精神饱满,当北平解放的消息传来,朱德、周恩来、刘少奇喝着高度白酒高唱国际歌,在“英德纳雄纳尔——”的歌声中,毛泽东倚着墙壁,回忆起征战的岁月——抗战转内战,多少苦难终于结束了,表情里难掩兴奋。当最终1949年10月1日的阅兵式上,毛泽东站在检阅部队的汽车上,往事再次涌向心头,一代伟人也留下激动的泪水,为逝去的先烈,也为自身灵魂的解放。

影片除了叙述角度独特,人物刻画饱满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演员阵容了,172位知名演员在150分钟的影片里不到一分钟就有一位明星出现,除了唐国强、张国立等绝对主演外,其他明星的戏份少得可怜。刘烨、王宝强、葛优等演员只有一句台词,以影帝梁家辉为首的许多演员甚至一句台词也没有,影片看外之后才发现演员表上竟然有王学兵,问了问朋友才知道他的角色只是一个小兵,只有一个镜头,一闪即过,而我所错过的明星肯定不止他一个。

整个影片的场面宏大,张弛有度,也穿插着几许或感动或幽默的镜头。记忆最深的有这几个。第一就是,刘烨饰演的老兵在毛泽东检阅部队时向毛泽东敬礼的镜头,用最大的力量喊出“我代表活着的、死了的红军老战士向毛委员敬礼”,场面非常感人;第二是毛朱周刘四人酒后高唱国际歌的场面,让人感慨;第三是宋庆龄在上海一早醒来发现街上躺满了为了不惊扰市民而就地休息的解放军战士,宋庆龄神色庄重,深受感动。幽默的场面也不少,王宝强所在的团奉命解放北平,在北平城门脚下将城门当成地主大院,要求葛优饰演的团长出动炮兵予以摧毁;在议定国旗和国歌的时候,冯巩扮演的代表连续两次被人抢了发言权,最后用天津话说了句“我想说的他们已经替我说了”,让人忍俊不禁;另外范伟饰演的厨师和笑星郭德纲饰演的摄影师也为影片增添了几分幽默。

影片最后在开国大典的真实影像资料中结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伟大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中华儿女历经苦难终于迎来里黎明!

《建国大业》观后感2

《建国大业》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艰苦过程,讲述了老一辈革命先烈呕心沥血,与国民党反动派不懈斗争,赢得最终胜利的过程。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好处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下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透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我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齐喝酒,喝醉了一齐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我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群众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这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毛主席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我们的党始终站在人民和国家立场上,才能如此海纳百川,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成其大,成其雄,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建国大业》观后感3

《建国大业》是最近很热门的电影,很多人留意它,是因为它里面超豪华的明星阵容。然而,作为献给祖国60岁生日的一部献礼大片,它向观众们展示的却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孕育了新中国诞生的精神、一种一直支撑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努力建设伟大的精神、一种我们祖国伟大复兴所需要的精神、一种或许正被部分人所遗忘的精神。

看了《建国大业》之后,我的眼湿了。60年前,那么多的革命先辈默默地努力,默默地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如此政治如此民主,经济如此发达,科技如此先进的新中国。

虽然,电影只是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前夕一次政治会议的风风雨雨,但是,反映的却是先人建国之艰辛,在此,我不由得发自内心地向前辈们致敬1分钟。

……

今天,在网上看新闻时看到一则噩耗,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奠基人,革命事业忠实的拥护者,优秀的共产党员,钱学森先生离开了我们。许多人不由得担忧,新一代的钱学森们到哪里去了……

这种担忧不无道理,我们现在处于物质条件极为发达的年代,看起来我们更有实现个人抱负的客观条件,但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也是争取革命事业成功的不可忽略的条件。

没有开国元勋们的浴血奋战,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没有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无私奉献,就没有“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没有许许多多共产党员在人民群众中发挥先进的积极的影响,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的地位。

因此,无论我们身处的环境变得如何优越,我们都不能丢掉60年前开国前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在和平年代,我们也要用战斗的精神去建设祖国。

是啊!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因为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虽然现在的我,还 不是正式的中国共产党员,还 不能说是一名时刻保持坚持艰苦奋斗的青年,但我一定会继续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要求来要求自我。在生活与工作中,自力更生,质朴节约,乐于助人,学会换位思考,在同学群众中起到带头作用;在学习上,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积极参加学术性活动,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 要努力提升自我的思想素质,关注时政,保证自我的思想觉悟与党组织接轨。

《建国大业》观后感4

9月12日夜,我在上海大光明电影院观看了首映的、翘首以盼、一票难求的国庆60周年献礼大片《建国大业》。电影放映前举行了见面会。导演黄建新周恩来、邓颖超、宋美龄的扮演者与观众见了面;赶不及参加映前见面会的导演韩三平也放映结束后与观众见面互动,征求观众意见。现将观后感一吐为快。

《建国大业》是国产最牛的献礼大片。究竟“牛”在何处?且听在下道来。

一是影片主题牛。《建国大业》以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国体为主题,主题重大,集中、突出,类似反映建国题材的影片较之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

二是主创阵容牛。《建国大业》云集了170多位华语影坛一线明星。明星众多令导演在后期制作中十分为难“由于参演的明星太多了,有些人的戏份会被删除,可我们真是下不了手。”众多大牌明星难导演为难的同时,多至8位执行导演也有时令众明星无所适从人。

三是剧情牛:电影《建国大业》再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波澜壮阔的时代为背景,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民主党派在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中,和衷共济、团结奋斗,为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经历的曲折艰辛直至取得最后胜利的光辉历程。

四是表现手法牛。《建国大业》充分利用了电影蒙太奇手法将重大历史事件进行宏观和微观间切换,增强了影片的历史真实感和内容上的厚实感。同时,还用虚实相映的手法表述历史事件,省去了大量篇幅,又达到再现历史的目的。如李公朴被害是通过闻一多演讲来展示,闻一多及后来上海的13名知名民主人士被害则以画面来展现。又如用写意的战争场面来烘托建国的艰辛。同时,以大量的镜头展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为民主建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这也是空前的。如展示了敌机轰炸西柏坡x住处未爆炸的炸弹这一细节,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历史真实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5

《建国大业》这一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主旋律影片,云集一百七十多位明星,话题人物齐聚,四大天王中的两位捂婚天王刘德华,黎明,功夫之王成龙,李连杰,华表奖的双黄蛋得主陈凯歌,冯小刚,四小花旦里的章子怡,赵薇,实力派男星姜文,陈道明,陈宝国,葛优等演员纷纷出马,以置于使笔者无法一一列出,这些大腕在影片拍摄和上映的档期,每个人身上出一条新闻,对影片的宣传就不可小窥,更何况中影掌门人韩三平十多年后重新掌镜,众大腕零片酬出演,国产片拷贝又创新高等新闻本身就有着巨大噱头,让人们重新唤起了对主旋律影片的热情!

其实主旋律影片很早就对自身如何更多的吸引观众做过尝试,20_年,为了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影片《太行山上》,就起用了港台明星梁家辉,刘德凯分别饰演国共的抗日英雄,20_年的献礼影片《八月一日》同样选用了吕良伟,李子雄饰演了叶挺和汪精卫,两部影片在这一类型片上做的突破不大,但是起用明星的机制无疑使影片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建国大业》在起用明星上可以说是在以前影片的基础上前进了一大步,而且对这一类型片的宣传,说教的功能大为改观。国共两党人物喜怒哀乐都给予了描写,凸显了人性化。然而影片从皓如烟海的史料中选则材料,修改剧本,难免有些典故,事件交待不清,或是挂一漏万,下面是笔者看出的几点,一吐为快。

李宗仁不顾蒋介石的阻挠,硬是选上了副总统。片中有一场蒋,李二人共同登台,宣誓就职的戏一闪而过,未做交待。其实当时蒋对李很是愤恨,想让李宗仁出丑,于是派人通知李宗仁宣誓就职时穿军装。自己反到穿一身长袍马褂。当李宗仁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结果就职典礼时李宗仁站在蒋介石旁边,象极了一个跟班。

片中结尾处斯大林对中共代表慷慨陈词:只要中国共产党宣布建国,就第一个与中国建交,显得很丈义。但是片中也提到过一幕,起初共产党攻陷南京,苏联的驻华使节并没有留下,而是和蒋介石一同退往广州,事实上苏联对国共两党的政策一直是暧昧的。对中国是否划江而治也提出过意见。但是还是毛主席有远见,有魄力,一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诗词就点明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中国人的事还得中国人自己作主!任何国家的政策都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并没有无私的援助!

转眼间国家日益富强,然而就象片中对国歌的讨论一段所说的,我们永远要居安思危,时刻保持警惕。用我们的血肉,我们的智慧组建成新的万里长城,永远前进,再前进,在世界上找到我们应有的位置!


历史影片《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范文5篇

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1000字

爱国主义电影《建国大业》观后感3篇

建国大业观后感

电影《建党伟业》观后感1000字

最新精选爱国主义电影观后感3篇1000字

《建党伟业》电影观后感1000字

建国大业【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简介】

观建国大业有感

建国大业观后感500字

3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