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的读后感800字

| 思思

长征,谱写了一首中国革命的交响曲,描绘了一幅悲壮的画,叙述了红军的大无畏,我们要把长征铭记在心,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一起来看看长征的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长征的读后感1

今晚,我一口气读完了《红军长征故事》,里面一个个坚强的人物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里面主要讲了红军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等种种磨难中发生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读完之后,不禁令人感慨。

小兰十一、二岁就参加红军,翻过一座座雪山,越过一片片草地,成年人都快顶不住,可她为什么能随红军这样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原因就是她身上有一种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

贺子杰身上有13块弹片都不吭一声,人们称刘伯承将军为“军神,活着的钢板”,在贺子杰这位女人身上更也是可见一种的。

共产党为什么取胜?国民党军为什么战败?这不是因为国民党军不会打仗,而是因为他们每到一处就抓壮丁,抢粮食,到处闹得鸡飞狗跳。结果最后有伤员没人抬,被围剿没有引路。而八路军的仁义政策正好体现了一种顺应民心的作用,这一路打仗才势如破竹,正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假如共产党也像国民党一样,共产党怎么会取胜?

在我们生活与学习中,也要向革命前辈学习,譬如在学习,偷懒是不可取的,必须持之以恒,成绩才能提高;生活中,不怕吃苦,不气馁,才能做好每一件事,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当我想偷懒时,耳边都会响起这样一句话:“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这时,我又会放弃偷懒的念头,继续投身于学习之中。

是的,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困难,只要牢记“长征精神”,就没有什么困难就过不去了。踏着“长征的足迹”前进,永不言败!

长征的读后感2

岁月的奔涌从不停歇,奋斗的征程永远向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工农红军乃至党的革命事业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历经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陕甘宁地区胜利会师。把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引向坦途,实现革命火种的转危为安,由此中国革命事业站在了新的起点。

忆往昔,看今朝。中国早已不是八十三年前那个战火纷飞、支离破碎的中国,中国军队也早已不是八十三年前的小米加步枪被人戏称为山沟沟里的队伍。现在的中国国富兵强,中国军队进入到改革发展的新时代,彰显对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长征精神”依然代代相传,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站在新起点逐梦奔跑的人们。

作为一名新时代逐梦奔跑的人,如今我同样站在一个新起点上,以一名新排长的身份,来到新的环境,进入新的单位,去适应新的生活,并将开始新的征程。知兵带兵就是走进兵的世界,上岗下连则是融入一线官兵。同样是从新起点出发,然而幸运的是我的身后没有穷追不舍的敌人,头顶没有狂轰乱炸的飞机,口中没有迷人心智的毒野菜。成长在新时代的我们赶上改革强军的好时候,优越的生活条件,良好的工作环境,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这些,更没有理由辜负韶华,消磨大好青春。

新的起点,正当立志。当下我们从院校走向部队,从学员走向岗位,朝气蓬勃,踌躇满志梦想干出一番事业。眼下正是应当立志之时,有志者往往能在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无往不利。因为有了目标,也就有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部队这样的特殊环境里,更是需要信念坚定,不移其志,如此才能行稳致远,路才能越走越宽,志才能越磨越坚。

扎根土壤,笃行践志。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也是两万五千里的坎途。三十万壮士出征最后不过三万人幸存,十之有九都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亦或是被吞噬于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之中。我们的红军吃过很多苦,也受了很多罪,但长征也因此成为我军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鼓舞人民军队一往无前。如果说长征是红军完成蜕变的孵化器,那么基层部队将是我们成长成才的摇篮。唯有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去,苦干实干才能有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基础,才能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收获成功。

干部真心爱护战士,设身处地了解战士的疾苦。这也是红军能够团结一致,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内在因素。在长征途中有一个军需处长的故事感人至深,一个管被装的干部竟然被冻死,后来我们知道他是把自己所有抵风御寒的被装让给了伤病员。事实上在红军中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干部大有人在,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这也给我在带兵过程中催生出一些启发,并且应当学习效法。置身基层,只有走进战士当中,才能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只有亲近他们才能把工作落到实处,把问题抓在点子上;也只有了解战士的生活,弄清中队的状况,才能读懂“基层部队”这本大书,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干得明白,干得出彩。

默默“蹲苗”,潜心砺志。红军在长征途中面临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头顶上盘旋着敌机,脚上套着烂草鞋,行走在沼泽泥淖之上,食不果腹衣不保暖是常有的事,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红军依旧充分彰显出一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们一边与敌人周旋一边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坚持做到“走一路红一线,住一点红一片”。他们向沿途的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有志之士加入红军,加入贫苦人的队伍。后来,毛主席评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通过长征途中充分有效的政治宣传,极大地拉近党、红军与人民群众的距离,也为最终的胜利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红军这种淡定与从容正是当前我们所需要的。

“强军漫道真如铁。”我们要拿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劲头,激流勇进,在砺志中感悟军旅人生,让我们的梦随强军梦圆。

长征的读后感3

1936年8月,年轻的美国记者斯诺秘密进入陕北苏区采访。毛泽东发动大家“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断。文字只求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年轻的红军干部纷纷撰写长征回忆录。短短两个月内,就征集到了约200篇作品。依据这些素材,斯诺完成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外读者第一次知道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

时光过去了70年,我们又开始寻找历史的源头。当时红军总政治部委派丁玲、成仿吾、徐梦秋等人编辑征集的稿件,1942年11月在延安印刷了《红军长征记》。由于当年印数很少,加上战争年代的散失,原版已极为罕见。今天,当《红军长征记》再次面世,又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和关注。中国作家协会的《长篇小说选刊》选载这部作品,是从文学的角度肯定了它的价值,它堪称纪实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是长征最原始的记录,其真实性无可置疑。红军开始长征时,可能没有意识到会创造什么样的奇迹。董必武在《出发前》中说:“我们向陕甘前进,还是到川西后才决定的,假使在出发前就知道要走二万五千里的程途,要经过13个月的时间,要通过无人迹无粮食的地区,如此等类,当时不知将作何感想。”红军以英勇的气概,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莫文骅的《在重围中》记述湘江战斗,头上有飞机轰炸,后面有追兵,红军队伍被打乱,自己的马也险些丢失。然而红军强渡湘

江,终于摆脱了敌人。童小鹏的《残酷的轰炸》记述四渡赤水时遭受敌机轰炸的悲惨场面:“炸伤的同志是在辗转反侧的叫痛,他们手足断裂了,头脸破烂了,身体炸伤了,他们的鲜血仍在不断的流,然而在同志们安慰时,仍表现他们为革命的决心,不因其负伤而稍减其坚决的志气,相反的更加痛恨我们的阶级敌人。”刘亚楼的《渡乌江》叙述了三次强渡的战斗经过和红军出奇制胜的情节。如果不是亲临前线,不可能如此生动、细腻地描述战斗的全过程。彭加伦的《飞夺泸定桥》描绘红军攀着铁索向对岸攻击,高喊“要桥不要枪”,敌军在震撼下心理崩溃,纵火逃命。这些记录说明,长征是生与死的搏斗,是用鲜血和泪水、汗水交织的战斗历程。

《红军长征记》的作者不但在创造历史,也在记录着历史。红军经过许多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带。沿途的地理、气候、民俗等情况,是红军首次记录的。童小鹏《禁忌的一天》讲述红军在广西边界地区翻越高山时体验“瘴气”的经历,冯文彬的《从西昌坝子到安顺场》生动记录了凉山彝族的风俗以及刘伯承总参谋长与小叶丹结拜兄弟的民族团结场面。谢觉哉的《卓克基土司宫》描述了藏族官寨的建筑特色,以及藏族接受汉族文化的情况。李一氓的《从金沙江到大渡河》其中“安顺场怀古”一章,还根据清人笔记将石达开史事做了一番实地对照和考证。既有革命意义,也有学术研究价值。正是因为红军走过,如同地理发现一样,这些偏远地区的真实情况才被记载下来,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红军长征记》的每一篇回忆都体现出红军与艰苦环境作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今天,川西北的九寨沟、松潘草地以其秀丽的风光,成为旅游胜地。但是在当年红军的记录里,只有饥饿、寒冷和艰难的行程。这些文字看起来那么自然,却显示了红军在苦难中灵魂的纯洁和升华。将伟大融入平凡,无疑是长征精神最突出的体现。

原始的记录是最真实的。1942年版的前言说:“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所有执笔者多半是向来不懂得所谓写文章,以及在枪林弹雨中学会作文字的人们,他们的文字技术均是绝对在水平线以下,但他们能以粗糙质朴写出他们的伟大生活、伟大现实和世界之谜的神话,这里粗糙质朴不但是可爱,而且必然是可贵。”我们今天重读《红军长征记》,那些朴实无华的文字依然会使我们产生新的冲动,我们仿佛正追随先辈一起长征,去感受那个非凡的时代。

长征的读后感4

当我看完《红军长征的故事》,当我把这本书合上的一瞬间,那一幅幅惊天动地的画面,那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争,仍久久的在我的眼前中播放,从内心不由自主的发出这样的赞叹:“这简直是中国战争史上前所未闻的”。它已经深深震撼了我的灵魂。

震撼啊!数千人着万里长征,面对的是百万虎狼之师,前有堵截,后有追兵。面对高山悬崖,冰天雪地、湍急的河流、一片渺茫的沙漠、无底的沼泽。这一重又一重令人感到无比困难的困难,却被这支队伍战胜了,这就是红军,这就是“坚韧不拔”的红军。

历史的车轮已经把人类载入到一个崭新的世纪,我们远离了那战火纷纷的年代,现在的人们面对困难有两种选择:知难而退或者就是知难本文来自。而进。知难而退的人几乎占了三分之二。记得有一次,我有一道题不会做,没有经过任何思考,就不做了,现在想起来,那是我人生路上的一次最大的失误。

我后悔自己没有去面对它,没有去锻炼自己,红军爬雪山的时候,吃的是皮带、树根,穿的是草鞋,薄衣,他们却翻过了一座又一座的雪山,战胜了一道又道的困难。试想一下,我在他们的面前似乎变得那么的渺小和苍白无力。

其实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面对它,俗话说:“困难就像弹簧一样,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们学习的过程,正如科学家攻克难关一样。只要我们克服困难就会获取胜利!

长征的读后感5

红军,这个天下无敌的队伍在长征途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个 13 岁的小红军小兰好不容易拿到了一袋干粮,却因在过桥时照顾伤员,不慎把自己的干粮掉进了河中。为了不连累大家,让战友有足够的粮食吃,她就偷偷地吃野菜充饥,直到身体虚弱地不行了,被护士长发现,大家才知道她吃野菜的真相。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到今天我们的生活与红军小兰长征途中的困苦比起来,不知道要好上几百倍、几千倍,但是我们是不是能像她那样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宁可苦着自己也不愿意拖累集体呢?

在家里,每天放学到家,爷爷奶奶总是备下好吃的,我是不是想到请他们也一起吃?是不是想到给辛苦工作还没有下班的爸爸妈妈留点?晚上爷爷奶奶睡觉了,我是不是想到脚步要很轻?

在学校,我们是不是认真听讲,以好成绩回报老师的辛勤教育?看见同学早早地来打扫卫生很辛苦,是不是不往地上扔纸屑?是不是时时刻刻注意以“洁”“齐”“美”的标准要求自己,为班级争光,为美丽的校园出力?

我想了很多,明白如果心里装着别人、集体,就知道应该怎么做了。


长征的读后感800字相关文章:

长征故事读后感800字左右范文

中学长征读后感800字5篇

《长征》读后感600字5篇

有关长征的读后感600字5篇

《长征》观后感优秀范文5篇

长征玉树增读后感800字5篇

观看《长征》观后感精选范文 3篇

红军长征读后感800字5篇

长征读后感800字

长征精神读后感



48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