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大作文怎么写
关于国考申论大作文怎么写
对于申论,它是随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而出现、推行的一种新兴文体。知道国考申论大作文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国考申论大作文怎么写,以供大家参考!
国考申论大作文怎么写
1、点:把握文章立意,寻找中心论点
开头难,因此写好开头极其重要,有工作经验的判卷人通常一看开始就能判断你的文章在立意,构思上是不是过关,语言的表达水平,思想深度如何。文章的立意要符合三个标准即正确、明确,深刻。而开头也需要花心思,短时间给考官好印象。常用的开头方式可以有:排比式、对比式、名言导入式等。
2、正:正面举例说明阐述
正反面举例说明最好是各举一例,从正反两方面也有力证明论点论据的恰当。但绝不要堆积事例以充篇幅。选例要典型性,叙例要简要,议例要刻骨铭心,一两句就能一针见血,一语中的。
3、反:反面举例说明阐述
4、深:深层次发掘
它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这一步是就讨论的目标开展深层次的发掘,能够揭本质,挖根本原因,讲实际意义,论伤害,开展辩证解析。在一定水平上决策文章内容解析品质的高矮。这部分写好,立马能拔高文章一个档次。
5、联:联络实际
联络实际是深的进一步实际的推进,假如能联络的话,最先应密切联系一些大方向的内容,即便是联络本人的衣食住行,观念,学习培训的具体,也不可以摆脱大方向。这就要求考生掌握党和国家的一系列相关中国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机敏的认知社会发展时尚潮流,时代感,人际交往这些实际的社会发展内容,不然就没法精确地联络实际。
6、总:总收全篇
总收全篇,它是依据一部分。是对于中心论点论据回应该怎么办的,可简易归纳,留意与开始的映衬,不必反复中心论点论据。好的文章由凤头、猪肚,豹尾组成。结构不完整的文章是不会有高分的,所以这部分千万不要落下。
国考申论范文参考
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
从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文化交流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传播到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推动中国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稳步发展快速前进,让世界各国重新认识中国。新时代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国民文化自信进一步提升。未来要继续建设文化强国,树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政策扶持,为文化传播提供制度保障。有力的政策保障,是文化实现有效传播的必要支撑。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民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我国文化建设稍显滞后,不能很好地满足民众需求:地方博物馆不重视历史文物的保护,挖掘出土的文物随意摆放,造成文化资源浪费;一些地方大肆修建配套设施,只为“出圈”……正确的政策导向,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提供方向指引。文化工程建设是利国利民的民生实事,要树立正确政绩观念,落实惠民好政策,让文化惠民理念落到实处。
技术加持,为文化发展插上科技翅膀。智能科技,是文化发展的坚实基础。新冠疫情肆虐,全民居家合力抗疫。民众精神文化需求有待满足。各地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技术平台推出数字博物馆、云上文化展……让观众足不出户体验文化洗礼,沉浸式享受文化盛宴。满足群众疫情居家百无聊赖的内心,让观众更加直观感受历史文化带给人们内心深处的触动。科技迅猛发展,实现经济、政治等各领域高速发展,同时彰显科技人性化一面: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再现历史文化面貌,让民众感受历史沉淀,感悟历史伟力,汲取营养。未来,加速建设信息技术配套设施,为文化信息化发展提供传播平台和技术支撑。
全民共建,为文化自信提供不竭动力。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改变民众生活方式。手机便利生活、享受即时、碎片化知识……科技改变生活;与此同时,手机依赖症出现,互联网传播信息速度飞速,谣言四起、乱象丛生,冲击价值观念,社会舆论走向扑朔迷离。为此,需要制度规范,平台加强用户信息审核;制定行业规范,加强行为监管;民众自觉约束言行,维护网络环境,彰显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进步乃历史的规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需要全民共建、政策扶持和技术加持,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社会整体精神文明水平,实现文化强国,彰显文化自信。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
释放政策善意 增进民生福祉
无论是推行“个人所得税法”,还是出台就业保障制度,抑或是上调养老金额度……这一件件、一桩桩制度的发布无不体现出政策为民、惠民的善意。回顾过去,我们不难发现,我党自执政之时就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治国理政的核心位置,将维护人民的权益当作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正是基于这样的执政理念,我们的政策才更具善意、更具温度,我们的人民才更有幸福感、获得感。
制定好政策是释放政策善意的出发点。正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见,决定一个政权兴废的关键,就在于其思想上是否符合人民的意志,在于其制度上是否推行惠民的政策。而如何才能让政策体现人民意愿、真正释放出善意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政策时摒弃“一言堂”“一支笔”的错误认知,始终牢记政策是属于人民的公权而非特定团体的私权。这也需要我们在拟定政策时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不做闭门造车的“独行侠”,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人民群众,从现实生活中了解群众的急难愁盼、集聚人民的智慧方案。如此,才能让政策在制定之初就具备“善”的基因。
落实好政策是释放政策善意的落脚点。“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任何一个缺少了落实的好政策,都只能是“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再好的方案与蓝图最终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而政策也只有通过落实,才能在治理中扎下良根、在发展中结出善果。正如《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在推行初期,因房东对政策有误解,造成租客难以享受政策红包。相关部门为推进政策落实,先是做出解释,后又通过技术迭代去除繁琐证明阻碍,最终让群众感受到了政策的善意。可见,要想让好政策真正发挥出作用,就要在制定出好政策后不打折扣地去落实。
完善好政策是释放政策善意的着力点。“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意思是指:“凡是好的道理,都是要变通趋时,做出适合时代需要的选择。”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不断变化运动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对于政策来说,我们也应看到其时限性、阶段性。要想让一个政策持续释放其善意,就需要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聚焦主要矛盾,让政策成为一个动态完善的开放系统,而非静止不动的封闭环节。例如,面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政府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结合当下的消费水平,及时上调养老金额度,让个人养老压力得以减轻。由此可知,只有不断动态完善政策,才能答出让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我们只有听民意、制定好政策,严执行、落实好政策,与时行、完善好政策,才能让政策的“善意”暖民心,才能让人民的生活增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