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书笔记 >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

| 本烔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五篇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往后书写的故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希望大家喜欢!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1

这篇小说,一口气读完,看完觉得余味未尽,仍然想再看一遍,带来的感触太多了一时也说不全面。

故事讲述,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富的内涵,宏观地回顾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描绘出血肉丰富、栩栩如生的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人物。

提炼第一个词“信仰”,文中说:“不可动摇的是心中的信仰,各自为着神圣的信仰而献身,走向生命的归宿。”这也就是穆斯林的信仰,使得他们每日五拜,兢兢业业。可这篇悲剧的长篇小说,带给我们的道理是,“当信仰已经无法改变人们的灵魂的时候,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的仪式上,而永远无法达到塑造人的性格和美德的作用,那样的信仰是肤浅的,经不起考验的,对周围的人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基本上是负面的。”

提炼第二个词“物质”,人如果过分地留恋现实的物质世界,忘记了自己最后的归宿,忽视信仰的基本功修,最终的结果就是自己的生活彻底走向世俗化。当生命走到尽头的时候,死亡带给这些人的只有恐惧和担忧。就如同小说里的“玉王”韩子奇一样,生前存宝玉,死后遗无物。他为了玉,抛妻弃子;为了玉,紧守心中苦痛的秘密。最后,他珍藏了一辈子的宝玉,都被红卫兵搜夺了去,什么都没了。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无限……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人生是一场梦吗?不,梦醒之后还可以忘却,人生可以忘却吗?

人生是一部书吗?不,书成之后还可以删改,人生可以删改吗?

人生从来没有蓝图,度过了人生,才完成了人生。

从来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透彻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命运,只不过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和不可知的命运较量而已,或逆来顺受,或奋起拼搏……

提炼第三个词“爱情”,这场穆斯林的葬礼,就是爱情的葬礼,这场悲剧不亚于Jack和rose,文艺的浪漫、炽热的表白、痴恋的爱情,新月和楚雁潮的真挚感情,他愿意为了她去制造希望给她活下去的动力,尽管自己内心忍受煎熬极其痛苦,欺骗着心爱的人。他告诉她:“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不离开你!那么,爱情就已经悄悄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它们分开了!”说的真美好呀!可是后来,一切都美好都被毁坏,在她离去之后,他扔去看望她,为她拉小提琴曲《梁祝》——她最爱的曲子……新月的离开让我也很难过。是什么阻隔了他们的爱情?因为新月的心脏病?因为韩太太的从中作梗?因为隔着“族门”不是同教派?最后,他打破了穆斯林的禁忌,韩太太也阻止不了,但是她永远地走了……

故事以时间双线为逻辑,老一代和上一代为一线,上一代和下一代为一线,于结尾处两线交集,所有的疑惑和事情整体发展过程都清楚了。构思新,表达流畅,感情自然流露,文笔功底深厚。很好的长篇小说,因为悲剧结尾,所以更加深刻。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2

今年第一本让我茶不思饭不想的作品。

第一次知道这部作品的时候是在大一,一位学长带着这本书。当时看到书名下意识的产生了偏见:这一定是本宗教的书。说不定会像追风筝的人那样让人读着摸不着头脑。所以心里也就打了退堂鼓,这种书都是豆瓣文青吹嘘的,不读也罢。

就这样与这部杰作失之交臂!好在峰回路转,让我再一次有机会能够拜读。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书中以两代人的生活经历为主线,中间穿插着各种各样的冲突,误解。文化冲突,性别冲突,国家冲突与战争。

第一次葬礼是老梁的去世。他代表的是工匠精神的葬礼。第二次葬礼是姑妈的去世。她是穆斯林勤劳勇敢的象征。第三次葬礼是新月的去世。她象征这个世界的希望同时又裹挟着误解,偏见。

这不是一本宣扬穆斯林教义的书。相反这是一本宣扬世界和而不同的书。读罢此书,你会发现穆斯林和汉族人没有区别。他们中有热忱善良的人世也有阴险狡诈之辈。他们和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一样,并无外貌上的区别。

与其说是穆斯林的葬礼,倒不如说是时代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3

曲终掩卷,荡气回肠。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楚雁潮那一曲悠扬而又婉约的《梁祝》还回荡在我的耳边,它诠释着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我们这样懵懂而天真的年纪,还不能理解真正的爱情,但作为一个旁观者,并不影响我对书中梁、韩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以及书中人物之间摩擦出来的暖流和火花发出由衷的感叹。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故事线索,却是同样的结局—相爱的人们最终都没有象海子说的那终成眷属。梁冰玉和韩子奇,因为伦理道德的原因分居三十三年;韩天星和容桂芳则因为父母的“智阻”而变的冷若冰霜;韩新月和楚雁潮,由于双方家长的阻挠,爱情也最终随着新月的离去而葬送。相爱的人总是分开,而不相爱的人却在一起,貌合神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由于时代观念的限制,对于韩子奇的妻子梁君璧所做的决择并没有错,她也无法摆脱和冲破时代的桎梏。

二十五岁的倔小伙韩天星,不论家庭背景,无所谓“门当户对”,执着地爱着他所爱的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还能接受,而在当时那样做简直是无法无天。桂老师,一位温文尔雅、才学甚高的年青教授,爱上一个比自己小近十岁,且患有心脏病,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人。他不顾外界压力,毅然要爱她,这执着的追求正是爱情的真谛,是值得赞扬和理解的。而梁玉冰的思想过于偏激,她认为:我爱他,他也爱我,我们就结合了,事情就这么简单。至于是否触及别人的家庭,影响别人的生活与我无关。无论是当时的还是现在,她的爱情观是要受到指责和唾弃的。

随着主人公们陆续离世,书中多次写到穆斯林的葬礼,这是作者对生命的夭折所发出的叹息,也是一种对黑暗社会爱情悲剧结束的注解。

哀乐长鸣,这是所有人发出的至深感叹!曲终掩卷,荡气回肠,那琴声又萦绕在我的耳旁……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4

早在三周前就看完了这本书——《穆斯林的葬礼》,当时看完后心里感觉很沉重,让我无从下笔,所以,直到今天才写下这篇读后感。想到书中讲述的故事,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心里还是很难平静下来。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她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自己亲自看过之后,我深深表示赞同,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韩新月的命运和与楚雁潮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一本厚厚的书,承载的是一段沉甸甸的感情,《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好书,值得一看。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5

书名一直听说,总感觉应该是一种历史类图书,像是要介绍穆斯林的风俗习惯,就从来没有拿起来读过,真正读完还是去年的事。《穆斯林的葬礼》背景置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特殊的历史时期,奇特的经历,不平凡的人世生活。读完后,书中的那些鲜活的呼之欲出的人物,韩新月、楚雁潮、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等等,总是盘旋在脑海之中,印象深刻,挥之不去。

整部书结构安排的非常巧妙,以“玉”、“月”为每章的标题,交织在一起,在小说的结尾又合二为一。小说情节紧凑,高潮迭起,总是能不断地吸引读者,不断地读下去。尤其是韩新月的身世之谜,深深地吸引着读者看下去,去解开这个谜团。此外,异于汉族的回族伊斯兰穆斯林文化也是小说的一个亮点。读这本书之前,我几乎很少真正了解穆斯林这个民族,甚至对他们颇有误解,印象中他们是满脸胡子、头戴白色小帽、行动有些怪异甚至让人有点害怕的一个群体。看了这本书之后,对这个民族有了新的认识,回族人很爱干净,无论从他们的日常生活的习俗和礼仪,还是他们在生活方面非常讲究节制。

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懂得什么是人世间最纯真的感情,启迪我们,少一点遗憾,少一点悲伤。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感悟及感想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

大学读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心得范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000字范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000字范文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6篇5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00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00字

关于《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精选5篇

10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