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00字初一
推荐文章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寻味,它反映着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鲁迅先生是近代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不求语言华丽,只求能抨击人心。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00字初一”,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743492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00字初一1
合上书卷,我的目光凝驻在扉页,脑海中已是浮想联翩。鲁迅先生独特的笔风,独特的角度,描摹出独特的现实与幻想。虽略微令人难以通悟却依然难掩其深深魅力,那些文字就那样肆意地在我的思绪里舒展缱绻。
我读《朝花夕拾》,到底是在读什么?
如此想着,一幕幕画面开始影绰闪现:长妈妈在夏夜讲着百草园的蛇怪传说、翻阅着《二十四孝图》的少年为不知真假的故事心中悸动、荧幕前刹那间如梦初醒的青年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暗夜诡谲昏黄的梦境中看见无食物果腹的母女俩可怜兮兮相互依偎、多病的日子里已是一代文豪的他却惘然不知该做何施措…这一幕幕共同组成鲁迅先生的半生,从懵懂稚子开始,渐渐有了属于他的志向与抱负,并且为之追求与战斗。
我似是明白了。
我读的是人,曾于鲁迅先生的生命中留下印记,使他缅怀想念的人;我读的是事,鲁迅先生幼时曾做过的抓蟋蟀、堆雪罗汉、养隐鼠之类童趣十足的事;我读的是情,对故人的怀念,对往事的缺憾,对那个时代那样的世界的刻骨批判……
我不禁哀叹,感叹鲁迅先生儿时,封建迷信的旧中国的人们对神鬼的盲目敬畏;哀叹世人的愚昧无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冷漠麻木。我更要赞叹,赞叹在世人皆醉的黑暗中独醒的鲁迅先生那份意识与伟大精神;赞叹他为了挽救如死灰的人心,站出来以笔为锋,攻击讽刺腐旧社会和面对他人讽刺攻击的勇气。
我很感谢,鲁迅先生在书里带给我们闻所未闻的奇幻故事,和不曾了解的人情世故。我也很感谢,鲁迅先生在百年前带给社会新的思想,义无反顾地支撑起新文化的旗帜。即便是救人易,救心难。前路蛮荒,也要“横眉冷对千夫指”。漫漫修远,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散播到大众的心里。”是的。并且我想,到了大家“朝花夕拾”的年岁时,他的精神也依旧活着,火焰不灭。
#737653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00字初一2
细细品读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文字,别有一番滋味儿。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早上的花到晚上来捡。即使现在不能带露折花,也期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这是鲁迅取名为“朝花夕拾”的用意。朝花永不凋谢,那童年、少年、青年的点点滴滴时而温暖,时而苦涩,常蛊惑他时时回顾。
鲁迅是浙江绍兴人,是离我最近的文学家了,对于他的人生经历我非常好奇。为什么要留学日本学医,为什么弃医从文,以及创作这本散文集的坎坷背景,这些问题我都从书里找到了答案。父亲的死让他深感庸医的无能。治病救人,破除封建迷信,避免再发生父亲这样的悲剧,是他学医的初衷。然而在日本的几年,他无比强烈地意识到中国的孱弱。“物以希为贵”、“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更让他绝望的是国民的麻木,“花下标志的清国留学生”“那些闲看枪毙犯人喝彩的看客们”。终于,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比起医治国民身体更重要的是医治国民的灵魂。
即使《朝花夕拾》是为回顾童年的美好,是鲁迅少有的温暖安慰,也依旧给予对封建习俗和封建思想文化尖锐的鲁迅式讽刺和批判。可以说鲁迅的人生轨迹和当时的社会息息相关,应该说每个人都与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我已经告别了多彩的童年生活,步入了青年时期。我已经是小大人了,不能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随波逐流,也应该好好学习,多了解社会的发展,找到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又是一个下午,手捧《朝花夕拾》,坐在窗边,这个下午只属于《朝花夕拾》和我。
#516614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00字初一3
寒假中读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的优美。在这组文章里,作者追怀青年时代的往事,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的怀念,又真实地书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外所经历的种.种生活。其中写了许多关于少年儿童的事,使我在读文章时,仿佛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让我读来十分地感动,让我懂得了知识是没有国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学医学时的老师,对作者非常关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讲究,但为人却诚恳、公正,对学生诲人不倦,对研究一丝不苟。他一一纠正作者笔记上的错误,“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这样一直继续到他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在知道中国人很敬重鬼时,还担心作者不肯解剖尸体。藤野先生真挚的爱给了在异国的鲁迅极大的鼓舞,是十分无私和伟大的。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白求恩大夫来到了中国,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救死扶伤”成了他的最高使命。在面对即将爆发的战争时,他也毫不退缩,丝毫没有回国的意愿,而是坚持留在了中国,最终在为病人手术时不幸被感染,不久便离开了人世……
藤野先生和白求恩医生,他们都为了自己的使命拼搏着、奋斗着,而且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这不仅让我感动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们现在作为一名学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利用这青春的大好时光好好的学习吗?就像作者说得那样:“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忽有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再继续写一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弃时,我们应想想身边辛勤的老师时、我们应想想身边含辛茹苦的父母时,便更应该努力的学习,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这让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学习的重要性,朋友,就请你从现在做起,用双手去放飞理想的翅膀!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有点恐惧,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过鲁迅那《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交谈。
首次捧起鲁迅的《朝花夕拾》,从目录,细细品读下去鲁迅的文笔绵密细腻、真挚感人,犹如小桥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实地纪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生动地描绘了清末民初的生活风俗画面。
鲁迅与闰土的童年,可以说是人间比地狱。因为是当时社会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从小就要受苦受难。而鲁迅正家境不错,所以过上了相对比较幸福的生活,但却不及闰土的生活有乡土乐趣。而今,我们生活的2世纪。再与鲁迅的生活相比,可谓是天上人间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冻,有暖气;不用在大热天流汗,有空调。可以吃到很多鲁迅哪个时候有的人一辈子也无法吃到的东西。但想一想,比起《百草园》的生活,我们的生活真是毫无乐趣可言啊!没有端详过麻雀,不知道什么是叫天子,何首乌似乎听说过……被吓唬到的神话故事总算是听到过几个,但是却再也想不起来。至于雪天中的“拍人印”。更是连想都不敢想。即使有纷飞的大雪,也是不敢“妄想”的。我们南方现在是难得看到飘雪的。记得小时候,上海的某一年冬天,下过一场大雪,一场有积雪的大雪。能想象得到当时出家门的时候,一定是手上戴着手套,头上顶着帽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那年,抵抗不了上海的寒冷,生病了,要去医院。却似乎没有沾到半点雪。印象里是出租车窗外绿化带上的一层雪。还有初次见到的雪花,只是不能碰,刚快碰到就被一旁的大人拦下来。这是“不乖”的表现。回想起来,如果现在的我,仍能想起当年的冰凉,哪怕是透过手套得来的湿嗒嗒的冰凉,或许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落笔的资本。只是现在,倒宁愿忘记那场雪了呢,因为没有乐趣,只有被约束的难受!
与我们的生活相比,私塾里的生活,又或许要难过上许多倍。能在百草园烂漫多年,也许是好事,但是突然有一天,一天的大多时只能呆在书院里读书,会觉得多少的失落呢?其实,相对于以前的孩子,我们已经是站在金字塔的较上方了,无论是生活质量,还是思想品质。有朦胧的思想,看着实事的动荡,体味着生活给予我们的甘甜,我们的生命里也有无数的活力。又相对于那个封建的年代,现在生活是多么的宽松。可是,也不得不说,以孩子们当事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教育,仍然让人快乐不起来。我正接受,所谓更加“全面”的教育但没有一点兴趣,很累,很累。我不再能够体会,究竟什么才是我们的快乐
#516821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00字初一4
高尔基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极深。
里面主要讲述了十个动人的小故事,《狗·猫·鼠》记述了童年是对猫和老鼠的好恶。《阿长与〈山海经〉》回忆了保姆长妈妈的淳朴善良。《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五猖会》回顾了儿时一次看庙会的经历。《无常》栩栩如生地描写了乡间迎神赛会时的活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味了纯真快乐的童年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日子。《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了深深的愤慨。《琐记》记述的是作者去南京读书的经历。《藤野先生》怀念日本留学期间的老师藤野,并记述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范爱农》回忆和悼念了青年时代的挚友范爱农。
这些故事让我百读不厌,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根画错位的血管也要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差异,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
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动、感激与怀念,即便当《藤野先生》的形象深入人心,却少有人记得他的名字——藤野严九郎。我感受到的是鲁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报国之情。《藤野先生》,一段感人的师生情,一颗动人的爱国心。是我永生难忘,终身受益。
这本书我读了许多遍,但还是让我流连忘返。从鲁迅写的《朝花夕拾》中,我能感受到在作者的童年和青年中不是很好过的,但这也时时刻刻充满着美好的回忆。鲁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们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鲁迅一样的。童年和青年过得好或坏它都会留给予们回忆, 所以鲁迅和我们的童年青年都是美好的。
#351062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00字初一5
终于一口气读完了鲁迅先生写的《朝花夕拾》,感受颇深。
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我心中便充满了疑问,“朝花”为什么要“夕拾”呢?这都是些什么样的“花儿”呢?读完全书,我心中便得到了答案。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追怀往事而写下的10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描写得极为详尽,幽默充盈,妙趣横生。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鲁迅先生小时候的乐园“百草园”的景象,也可以知道鲁迅先生小时候的第一所学校“三味书屋”里发生的故事。文章充满童趣,生气盎然,每一句话都留露出鲁迅先生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藤野先生》和《范爱农》是怀念师友的两篇文章。老师和朋友,是每个人人生中必不可少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是我们人生的引路人,他们教给我们知识,但更多的是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而朋友,他们是人生路上的好伙伴,是时时刻刻与你并肩前行的人,他们与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分担忧愁,肩并肩、手牵手,一生一起走。
《五猖会》则着重描写了鲁迅小时候要去看五猖会,临行父亲却让他背会书再去,以致于耽误了去看五猖会的故事。文章语气中充满了孩童的无奈。我不禁想起了我的父亲。他对我有时严厉,有时宽容。当我做错了事时,他总是极其严厉,有时甚至勃然大怒,把我训斥一通。事后,他又会心平气和地给我讲道理,教育我。他这种“冷热交加”的教育方式,使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也教会了我去认识这个世界的是与非。
此外的每篇文章都很好,在这里就不一一论述了。
总之,《朝花夕拾》既有对往事的回忆,又有对时事的评述,既有美丽的故事,又有鲜活的人物。读后使人既能产生共鸣,又能得到深刻的感悟和道理。
正因为是旧事重提,说明所记述的内容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考验,作者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已经深化了,对现实仍有重要的借鉴或启示,理应更引发人们的思考和重视。
也许,这就是“朝花”“夕拾”的原因吧。
朝花夕拾读书感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