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笔记小说读后感范文
最新盗墓笔记小说读后感范文
《盗墓笔记》这套书,悬疑、引人入胜,可是三胖子结尾太潦草,只是为完成十年之约而匆匆结局,这样看的很不爽,而且书中埋下的伏笔到了后期居然没有解答,看完整本书,最戳中内心的就是,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
盗墓笔记小说读后感1
作为一个资深的推理小说爱好者,对于带有玄幻味道的小说不是特别喜欢,但在好评和热度之下去读了整套盗墓笔记后,却感觉略有失望。这本书好看吗?好看!但却不是特别好看的一本书。
中国作家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就在于把事情往大了写,这和许多外国的作家相反,比如说日本的作家会把故事往小了写,显得更加细腻。一本带有玄幻解密类题材的小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定程度的自圆其说的能力,全书的世界观应该是最为重要的,而三叔显然没有那么好的世界观把控力,所以这部书烂尾了!这真的很可惜,全书前期所设置的谜题太多,超过了作者的水平,所以无法完美的收尾,其实在云顶天宫时谜题已近够深了,线索也已经有些崩的感觉在里面了,但三叔反而没有停止在西王母那又设置了更多的疑点,这大大超出了三叔的把控能力。
盗墓笔记的成功带有一丝虚假的成分,可能我这么说对原著党是一种伤害,但盗墓笔记之所以受欢迎只是因为吴邪和张起灵两个人罢了,三叔将人心比喻为最可怕的东西,这一立意非常好,和日本著名作家京极夏彦一样的理论,可作品却没有展示出那样的深度或者黑暗面,使得这个立意变得有些可有可无。单论剧情和文笔来说,绝对算不上是上乘的小说。当然这依旧是一本很好看的作品,我绝不否认他的成功,但是还是希望中国能有几个热血的作者,而不是向郭敬明或者现在的江南一样成为一个商业的写手!
盗墓笔记小说读后感2
越到后面,越没有感觉,不过是强迫症作祟,想知道到底三叔能写出一个怎样的世界,结果发现到处都是坑。当初构思很宏大,但最后却是穷途末路。所谓的终极,美其名曰存在每个读者的心目中,但或许三叔已无力保证整个故事的完整性,比如青铜铃铛、汪藏海、万奴王、张家古楼、考古队、青铜门等。
三颗星,给胖子,毕竟整套书下来,唯独胖子活灵活现,一身肥膘,却也是有胆量,有头脑,有身手,更有着世俗爱恨的一个人。天真和小哥,自带主角光环,天赋异禀,一个无所畏惧,一个优柔寡断,但却从来不失能力和运气,所以关键时刻总是有惊无险。也不需要去铺垫,渲染他背后的故事。胖子,很简单,就喜欢发光发亮的冥器,也喜欢天真淳朴的云彩,更喜欢各种不着边际的吐槽,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让人好奇他曾经经历过怎样的事情,才能在一身肥膘下也能有灵活的身手以及敏锐的观察力,还有他对生活和困难的态度,不偏不倚,直视命运却也享受生活。
大概因为自己看小说有脑补画面的习惯,所以对于书中某些惊心动魄的场面,不免心中充斥着各种恶心,比如鸡冠蛇、蚂蟥、挂尸树、藏尸阁……
能记住的大概也只有这些了……
盗墓笔记小说读后感3
一部小说好不好,很大的一个标准是是否能让看小说的人了解足够多的知识,这部小说做到了,藉由盗墓的历史,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明清现代的各种名人故事像一幅美丽精彩的时代画卷一样展此刻我们面前。这些历史知识,让我们这些中华儿女着实受益匪浅,又惭愧不敢当,就我而言,一向以来都以为原始和奴隶社会在各方面都是落后简单的,就像历史书上的说一样只有破碗破罐,高手几个笨蛋一筐。
而对封建社会的中后期的了解就要多得多,个性是受电视电影武侠小说的影响,对明清唐宋这几代的了解有点畸形地突出。
而盗墓的特殊性让我看到了中国原始和奴隶社会以及封建社会早期的高度礼貌,人民群众的智慧。着实了给我不少震动:我们太小看祖先了,我们太小看历史了。要知道那段我所小看的历史的岁月长达两千余年啊!
看来我要重新认识一下这段历史了。
一部小说好不好,还有一个标准是是否有吸引人的情节,这部小说有,而且大大地有。最大的一个就是三叔,这个人物身上自始至终有着无比大的悬念,从刚开始的铜鱼,到之后的身份,再到之后的老九门大计谋,我就是被三叔这个人牵着鼻子走,吸引得不行不行的。还有一个就是铁面生,汪藏海,万奴王,西王母,样式雷所引起的山东瓜子庙,西沙海底墓,云顶天宫,蛇沼鬼城,张家古楼这些古代的盗墓线索。如果说以上两个都是带有严肃的侦探因素的话,还有一个是幽默因素的吴邪胖子闷油瓶的盗墓探索情节,还有吴邪与阿宁的暧昧,闷油瓶的身份。坚信不少人是由这两个因素作为身临整个盗墓活动的载体,阿宁死了以后,不知道有多少人都不想看了。
一部小说的影响深不深远,在于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一个人的世界观,这一部小说就改变了我的世界观。今年没看几本书,这一向是我的遗憾,但是好在在年底前看了盗墓笔记,让我得尝所愿。这部小说改变了我的是:一向以来,我都以为教科书上讲的历史是最终的原貌,但是看了这本小说以后我发现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历史是多姿多彩的,不仅仅仅是朝代更失失迭名人将相那点事,每一个人都有故事。而且根据个人的观察角度不一样,每个人的故事长度也不一样;再一个就是书中在每次侦探遇到死角的时候都会出现一次重新认知,最终发现问题出在先入为主,就是人带着一个思维去做事,碰到问题的时候用之前不确定的想法作为指导,结果往往步入死胡同,这时就要求我们以一个空白的大脑,不带偏见地去认识问题,这个教训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很好帮忙的,对于我们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人更是大大地有好处;还有一个就是历史的类似,我最近才发现这个问题,就是不管历史怎样发展,人性都是差不多的,并没有多大发展,因此历史上的人们干过的事,十有-此刻的人也在做,而且基本上毫无新意,这也是很无奈的一件事,一向以来人们用所谓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现代的必然要比古代的新高妙,但是就人们做种种事,做种种人来看,现代和古代的差别相当之小,人们一旦做了一件事,就像王小波所说的最经典的一句话一样:一切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什么都跟历史上的一样。这能够说是人的悲哀,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不至于那么悲观,正因既然不可避免,也就随他去吧。
总体上讲,这部小说的侦探元素是最终吸引我。
盗墓笔记小说读后感4
终于把盗墓笔记全集看完了。
从先导集开始就盼着周五,倒不是多想看电视剧,而是到处搜集不亚于春晚的吐槽。每次看到段子手间吐槽过招就觉得很兴奋,因为我又有热闹看了
除开被骂的狗血喷头的先导集不说,整部剧最喜欢的是第一集。看到第一集的时候仿佛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本来先导集已经定下这是一部烂剧的格调,而第一集的出现让我们感到惊喜的同时又重燃了信心。虽然还是五毛钱特效,但胜在剧情还原度高,终于又能辨认出自己在看什么了然而第二集开始又慢慢退回去了,剧情拖沓,无用的对白太多,导致一集都没有什么实际性的进展,两分钟的预感就能囊括基本剧情,而且遗憾的是一直到最后这种状况都没有得到改善。
除了剧情拖沓之外就是剧情跳跃。这种人物场景提前出场的事情不要太多。阿宁,霍老太,霍秀秀都提前登场,就连小花也提前出来了,剧情是大棚扣出来的吗?如果是,为什么不叫黑瞎子一起来,还可以凑桌麻将
然后就是最重要的人物。那两个虚拟人物无力吐槽。我相信没看过书的朋友一定会认为,传说中的铁三角就是吴邪,嗨少外加CCC。如果说吴小狗无法自带弹幕所以需要一个os技能的嗨少,那CCC是干嘛的?美食节目主持人吗?这又不是舌尖上的中国
其实小三爷还是可以的,除了上交国家是必须洗白之外还是可以接受。李喋喋光鲜亮丽的造型让我怀疑剧组号称的斥重资是不是大部分用来买他的衣服了,要不怎么会那么多五毛钱特效,开的车又那么寒碜。其实小三爷没下过斗无知是正常的,但要不要每个人见到他都说一句吴邪你能不能别这么天真他天真是从行为表现出来的,他善良容易相信别人但提防心还是挺重的,书里为了活命还起过杀心,怎么在电视剧里就成了众人保护的小公举。什么活也不干,还老是圣母心,他没有这么柔弱吧,一个一米八左右的大老爷们帮忙砸个墙挖个洞很简单吧,这个又不需要经验。而且什么也不干,来观光旅游吗?其实书里吴邪不是这样,多半是电视剧里的设定出了问题,如果不是李喋喋演,估计早被骂死了。
小哥好评,小哥刘海差评。其实小哥还原度挺高的,除了开始几集喜欢凹造型之外后面做了很多实事。有危险是他善后,有尸鳖是他洒血,出了事时他救人,但是往往大家撤退时连等也不等他,甚至爬上地面也没见他就放火。如果书里还是他刻意甩开大部队,那电视剧里就完全是被抛弃了心塞杨洋是个好演员,真心希望小哥别换人。
三叔除了是个侄控之外总体好评,老演员了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就希望他可以对潘子公平一点,别什么脏活累活都舍不得让吴邪干全部推给潘子,人家还有伤呢。
潘子好评。潘子出生入死舍己救人是条汉子。有时候被三叔吼,被胖子讽刺被吴邪瞪都没有怨言,脾气也很好。潘子下斗活干的最多,受的伤最重,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他不仅一毛钱都没得到。甚至从鲁王宫出来就失去了踪影,去住院连个陪床的人都没有
灵活死胖子演技好评,爱讽刺爱挖苦爱看热闹,重义气憋不住话爱发火都演出来了。但希望京骂不要那么多,感觉京片子听太多有点做作。最好那句吴邪你能不能别那么天真再也不要说了,不要总是点题,反正电视剧老早就跑题了。
阿宁的话除去墓里和吴邪眉来眼去有点膈应之外还是不错的,失去同伴那段好评。书里阿宁一直拒人于千里之外,像个机器人,看到她还会为同伴伤心,说明还是重情重义的。
最后就是整部戏给人一种不走心的感觉,特效和广告都不说,就说鲁王宫那么干净不切实际,最起码的人物对白和配音总得严格一点吧。时常不知哪里就突然改了对白,尤其最后一集陈丞澄绑架吴小狗时说的那段话,配音和口型完全不符,我还以为是个韩国人演的呢。
总体来说,虽然有很多吐槽的地方但是毕竟是把盗墓笔记带到了三次元,今后看书不管是不是出于本意但至少已经有了可以联想的人物形态。而且道具演员都付出了不少努力。更重要的是这是三叔的心血,我想不管拍出来结果怎么样,这都是三叔的孩子,三叔不会嫌弃它。
又要等上一年才有下一季了。希望第二季能够带来更多惊喜而不是惊吓。无论怎么样,我都盼望着第二季快点回来。
盗墓笔记小说读后感5
说起《盗墓笔记》,它确确实实就是一部网络小说,固然不能和那些流芳百世的名家名篇相提并论,但它在我们的心中却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无与伦比的价值。
初读完《盗墓笔记》,内心必定充斥着两种极为矛盾的情感——历经凶险的旅途后的疲惫以及对故事的意犹未尽。可以说,剪不断理还乱的谜团、人间冷暖和人之本性是本书的经典之处,而本书的“铁三角”——吴邪(天真)、张起灵(闷油瓶、小哥)、王胖子作为本书的主角,则很好地诠释了友情、信任、希望、坚持……可很奇怪的是,我无法将他们之间的联系简单地用一个“友情”来概括。“我不知道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什么,是朋友吗?我觉得他们已经超越了朋友的关系。他们有各自的目的,到了最后,却又各自放弃了自己的目的;是亲人么?我觉得也是不是,他们疏离着,互相猜测着,然而这种疏离,又是一种默默的保护。所有的一切,好像都出于最基本的感情:我希望你能平安,不管是吴邪千里追踪规劝闷油瓶,还是胖子不图金钱帮吴邪涉险,还是闷油瓶屡次解救他们两人而让自己身陷险境。”这段话是《盗墓笔记》的作者南派三叔自己在后记中写到的。而这段话的确就是对他们三个人最精准的描述,任何语言都无法超越。
吴邪,故事的主角,本书第一人称的“我”。他是一个平凡人,就如胖子叫的,他是“天真”的。但也正因为是普通人,他所做的才更显伟大,更让人佩服。他是一个柔弱得像水一样的男子,但请不要忘记,在严酷的寒冬,最没有形状的水,也会变成坚固的冰。吴邪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单纯却有着自己的聪明,他懦弱却愿意为了闷油瓶挺身而出,他敏感却无法逃避他所必须要去面对的,因为不想伤害身边的人,所以他必须要经历下去,成熟起来。随着故事的发展,吴邪被重重谜团包围得越来越密不透风,而身在风口浪尖,他就是迎着风浪成长起来了。可是,最难能可贵的也就在其中突显——他的心自始至终都是那么纯净,像一股清泉,可以看到他的本质。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身边会有胖子和瓶子那样的朋友愿意一次又一次地帮他、救他。
张起灵,一个强大如神佛的男人,冷静、强悍、不悲不喜、不怒不哀,被吴邪称为“闷油瓶”,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冰山面瘫”。然而在他的背后,却充满了辛酸。但更让人心酸的是,他并不知道,他忘记了一切往事,甚至在与吴邪、胖子相识十年之后、当他从长白山青铜门后走出来的时候,他会忘记与吴邪、与胖子一起经历的所有事。正是因为如此,他说他是一个没有过去和未来的人,他与世界几乎没有联系,他不记得自己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甚至在千万次的眨眼中的某一次之后,他对一切都感到疑惑,而他的身上已肩负了一个沉重的、他必须去肩负的使命,没有权利去看沿途的风景,不能享受朋友和爱人。如此残酷的命运,他选择了淡淡地面对,平静地背负,好像这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是理所当然的。在本书中,陈文锦说过,他的世界里只有他一个人,所以他不需要对别人敞开,他的世界里一切都由他自己去承担,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的世界。可是这种孤独感在“铁三角”的经历后,似乎有所松动,他会为吴邪、胖子两肋插刀,会在进入青铜门之前,特意去杭州跟吴邪道别。可是这之后,仍是将自己包裹得密不透风,更甚于从前。三叔没有给他一个完全明确的结局,可我们知道,在青铜门里的十年,他一定是靠着跟吴邪(也许他已经忘了这个人)的约定,继续活下去。
王胖子,盗墓里必不可少的主角,请注意,我说的不是配角是主角!在“铁三角”中,甚至在整本书中,他代表着无数的意外和欢乐,让整部小说在恐怖探险之外还多了许多逗乐。但他绝不仅仅是调料那么简单。他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思维活跃而敏锐,常常突发奇想,使困境迎刃而解。如果说,吴邪是逃避痛苦的人、闷油瓶是无视痛苦的人,那么胖子则是唯一能化解痛苦的人。当然,他也有很多臭毛病,但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盗墓笔记》里有两个“强大”的人,一个是生理强大的闷油瓶,另一个就是心理强大的王胖子。他能理解痛苦而又承受那么多的痛苦,并在心中一一化解。可是,三叔仍然给了他几乎是致命一击,云彩的离世,让一向是快乐的代言的胖子失声痛哭。最后的最后,一切尘埃落定,胖子决定留在巴乃,与这段痛苦的记忆在一起。他强大的内心不允许不好的情绪停留,他会过滤那些悲痛和不好的一切,再将它们变为养分,长出快乐的果子。
在故事里还有很多的配角,比如吴三省、解语花、黑眼镜、潘子……他们有他们的世界,有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灵魂也有各自不同的色彩。
其实,故事的最后,谜题并没有完全解开,对于“终极”我们仍是一头雾水。三叔一开始就埋下了极深的伏笔,让人一直认为是两股力量的博弈。但越是深挖,就越来越发现这是三、四股力量的对决。神秘的青铜门埋藏了太多的秘密,让人情不自禁地将其具象化,仿佛一伸手就能推开这道门,解开这重重谜团。当然,门后面也可能什么都没有——也许,这才是所谓的“终极”。
三叔说:人长大,就是一种失去幸福的过程。吴邪说:有些面具戴了太久,就摘不下来了。《盗墓笔记》不仅仅记录了吴邪的探险解密之旅,更映射出了人心的险恶——一切的一切就是一个由贪欲引发的圈套。而在层层揭而未露的丑恶中,“铁三角”的友情是那样珍贵。我很庆幸,在另一个与我们平行的时空里,有这样一群有灵魂的人,让我时刻在这个世态炎凉、人心冷淡的社会中,好好珍惜我身边每一个真心的朋友。
盗墓笔记小说读后感相关文章:
★ 盗墓笔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