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左边天才右边疯子阅读心得
该书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者等边缘人)深刻、视角独特的所思所想,让人们可以了解到疯子亦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1年左边天才右边疯子阅读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年左边天才右边疯子阅读心得1
我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了,合上此书,我真得有些茫然。书中那句“当你觉得我疯了的时候,那就是你疯了”的话,让我几乎有试图去疯了的感觉。
不过,书名其实并不怎么合适。有人认为很多天才都是疯子,很多疯子也都是天才。这种话大家都知道,但不知道是为什么。难道疯子智商特别高?还是智商特别高的人容易疯狂?在我看来,疯子之所以疯了,是因为ta看待周遭世界的角度,和所谓的正常人完全不同。而“正常”二字,却是人类社会主观去规范的,而不是什么客观存在。
有一些所谓的“疯子”,由于他们的视角不同,故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当ta发现这些结论和身边的人的结论无法契合,从而导致ta本人也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时候,ta会感到惊恐乃至于暴躁。于是,一些不可接受的狂暴行为被实施,也就是说:对社会具有侵犯性。但事实上,他们不过是在自保。
另 外一些“疯子”,可能智商比较高一些,或者读书读得比较好,他们可以自圆其说,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逻辑,他们选择了漠视他人,而不是狂暴行为。这些疯子的举手投足,让我们觉得他们“故作高深”,凛然不可侵犯,但其实是因为我们和他们无法对话。无法对话的原因在于疯子大多都比较偏执,为了完善他们那个逻辑,他们不晓得花了多少功夫(比如有人精研玛雅文化的文字符号,还有个让量子学教授也惊叹的量子青年),而我们只是略略知道,却又如何对话?
这本书48则故事,有些的确非常荒唐,看看笑笑也就算了,但有些却不然。比如有一则故事说到某人经常梦见整个世界只剩下自己一个活物。我不禁非常同情这个人,这种孤独感让我感知到一份刻骨铭心的寒意,而另外一方面,若干年后(也许2012?),是不是这就会成为一种真实?再比如,一个人坚信自己是从多维宇宙的一个宇宙中被派到这个宇宙中的旅行者,思维之严密,逻辑之通畅,让旁观者都觉得他似乎的确是一个旅行者。
第15则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太太,执着地认为她故去的老伴并未故去,在她的生活里,那位老先生一直是存在的,故而吃饭要摆一副碗筷(外加夹菜),喝茶要记得给他续水,对着一张空椅子要絮絮叨叨一些生活琐事。但文后作者抄录的那张老太太亲手写的卡片,让我这个读者丝毫不觉得这是一种荒唐。是的,在我热泪盈眶的时刻,我的确在想,如果这是疯狂的话,何不让它永远疯狂?:
我们的容颜都已慢慢苍老
但那份心情,却依旧没有改变
感谢你带给我的每一天
正是因为你
我才有勇气说
“永远,永远”
疯子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观里的,狂躁的疯子意味着ta自己觉着无法把这个世界观说圆了,看上去像个天才的疯子则是彻底完善了ta的逻辑(至少ta这么认为)。我不敢自居天才,但我的确觉得某种意义上,我就是个疯子,因为我的的确确活在自己的世界观里。
难道,你不是么?
2021年左边天才右边疯子阅读心得2
首先得阐述此书的真实性是有待考究的,简介中作者称自己深入精神病院多次,与各位案例病人进行对话并归纳的真实性暂且不论。此书着眼的意义应是,给对精神疾病知识贫瘠的时代一个警示,大部分的人群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保存偏见,却忽略了在此书列举的种种案例中,不乏有发病率广而普及率低的病症,比如抑郁症。也忽略了精神疾病患者不该被简单一句“疯子”而耻笑,他们所承担的痛苦并不少于生理疾病患者,痛在于“清醒时依旧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也不知什么时候会再出现问题”,对于精神疾病的研究也远远落后,使之承担了过多的非议。
在章节里也有因为年代久远而未被更正的东西,比如同性恋作为一种性取向已被正式废除于精神疾病中,所有非正常性取向只是相比普遍性取向而相对较少的生理取向,已无需介入任何形式的药物及其他形式的治疗。
对于大多数来说,非正常的世界似乎是“潘多拉的魔盒”,我们偶然窥见一斑,但这本书的意义,就是让更多人能对精神疾病有些许正确的认识。
2021年左边天才右边疯子阅读心得3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耗时差不多一个月才看完,确实如作者自己所说,只需要你在看的时候,能有一点儿的思考,他就是欣慰的。
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已经完全不知道书中具体讲的是什么,只依稀记得书中讲了很多的不一样的故事。看完故事后会让自己有点凌乱感,有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之前所知道的一切,而认真思考书中讲的故事这个思维方式的正确性。天才和疯子只有那么一线之隔。
很多观点已经逐渐忘却,但是自己作者自己说过,为什么能坚持做这个心理。每天抱着空杯的心理,拥抱每一个病人,倾听他们的故事。只有你摒弃自己的成见,你才能体会、理解病人,同时才能感同身受。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多么的难,真是因为主人公做到了,所以他才能得到病友的信任,才能坚持下来。
生活在人的江湖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存在着形色各异的思想,所以在日常中遇到思想各异的人,我们可以抱着宽容的态度,认真的倾听,需要完全的赞同,但可以表示理解!多一份理解,多一分宽容,世界都美好了。
2021年左边天才右边疯子阅读心得4
这是一本描述各式各样真实的精神病患者的书,是一个朋友推荐的,但我并不建议大家看。我一直自信自己内心强大,只相信科学,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但看完这本书,还是有点被吓到了。尼采曾说过,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我们普通人平时尽量要多接触正面的,阳光的人和事,对于病态的或黑暗的东西,除非你本身的力量足以抵抗这些负能量,否则请远离。在此,特别要向精神病科的医生和心理科的医生们致敬,他们的内心得多强大多坚定,对科学得多执着,才能保持正常人的健康心态,他们是为人类的健康牺牲最多的一群人。精神病专家和心理专家最后变成精神病的案例并不少见。
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精神疾病,比如明明锁了门,却总是怀疑没锁好,这样的情况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轻微的心理疾病,只要不影响他人,不影响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都属于正常现象。书中一个权威的精神病专家说,世上并没有能治愈精神病的药,精神疾病最好的药是家人的关爱包容和自己内心开阔的修炼。
看到这本书如此畅销,我感觉有点不安。正常的成年人可能只会当怪异的故事消遣,看完也就放一边。但如果是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或本身心理上有些障碍的人看了这本书,很可能会引起不良的后果,他们容易去模仿,或容易被暗示和引导,这本书对某些精神病患者的思想的境界有过度美化之嫌疑。书名为《左边天才右边疯子》也是刻意博人眼球,我并不否认精神病里确有天才,但相信绝大部分的精神病人都是悲惨可怜且可怕的。宇宙之神秘,的确有很多现象科学暂时没法解释,但作者以文学的手法去记录精神病人的精神世界,本身是不是欠严谨?
这本书看完我就丢垃圾桶了,一是怕小孩子看到,二是觉得没有任何保留价值。也在此提醒所有的家长朋友们,孩子们看的书自己最好先过一遍。好的书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正面极积的影响,但不好的书一定是对孩子精神上是一种摧残。
2021年左边天才右边疯子阅读心得5
以前以为精神病是受到极大的压力和刺激造成的,通过这本书的描写,原来很多精神病人是自己吊死在一个问题上钻牛角尖想出来的。书中没提到病人的'生理指标,我想他们的病态应该不光是思想行为上的,大脑有器质性病变才能下诊断吧
你可以思考宇宙人生社会和万物的奥秘,如果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同时给社会和他人带来积极影响,那么你是哲学家和思想家;如果上天启示给你这些,你是宗教家。而这本书里的精神病人虽然有天才的潜质,思考的东西有意义却是一己之偏见,无视现实生活甚至超越社会规则和道德。所以说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精神应当建立在物质之上,因为人既是肉体,就还是物质的。如果把自己的一日三餐现实生活安排好再去思考一些课题,遇到阻碍保持平和心态,估计也不会疯了。
不过历史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家真有疯的,可人家历史留名了,而这些精神病人就只是炮灰了,可惜!
比起只追求世事繁华功名利禄的人来说,这些精神病人似乎更加纯净有追求,积极探索宇宙的奥秘。可是对于普通人来说,将理论和现实结合好,找到自己在宇宙中的价值就好,可以思考而不是妄想呀
2021年左边天才右边疯子阅读心得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