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

| 乐妍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范文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思想:人道主义与博爱精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范文,欢迎查看和收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1

《战争与和平》是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即使是平凡的人物也能写的让我们对其充满了敬佩。战争是残酷的,但在战争时期却会让我们更加盼望和平。现身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否应该珍惜现在温馨的生活呢?难道非要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不,应该从现在开始把握!

我向来是不喜欢看历史题材的书籍,但是,《战争与和平》是我第一本喜欢的历史题材的小说。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一方面融入书中情节中,体验书中主人公的思想变化,另一反面也不禁的发人深思:和平的重要性。

《战争与和平》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一部人民战争的英雄史诗。小说的主要情节是围绕着保尔康斯基、别组霍夫、罗斯托夫、华西里四大贵族家庭的生活展开的。场面壮阔、结构清晰、人物形象鲜明,有一种大海般恢弘开阔的美;同时,小说时代感强烈,虽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却反映了农奴制后俄罗斯前途和人民作用的问题。因此,《战争与和平》当之无愧地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书中包括俄奥联军同法军在奥斯特里茨的会战、法军入侵俄罗斯、莫斯科大火、拿破仑军队溃退等。描写了历的真实人物拿破仑、库图佐夫以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表现了战士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歌颂了俄罗斯人同仇敌忾的抗敌精神和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

书中刻画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性格内向、意志坚定的安德烈,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的彼埃尔,缺少实际活动的能力,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则是个情感丰富,生机勃勃,热爱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精神的女人。他们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而以库拉金为代表的宫廷贵族的贪婪、虚伪和堕落的个性,也被刻画出来,并进行了无情的鞭笞。

我们反对战争,但是,我们绝不惧怕战争。当战争来临时,我们也同样会拿起武器,去保卫自己的家园!去保卫自己的安静、和平的'生活!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2

这个寒假,我又重读了《战争与和平》,它是一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小说。有人说,托尔斯泰写这本书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这是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它包含了许多知识,包括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军事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战争与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托尔斯泰曾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纪实,《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真正读懂《战争与和平》的人,最终会发现,这是一部思想的结晶,而非文学。著名作家屠格涅夫曾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这部规模宏大的作品中洋溢着时代的气息,这部作品以高超的技艺描述了本世纪初俄罗斯的社会生活和个体生活。《战争与和平》使我们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这会胜过读几百部民族学和历史学的著作。 ”

读《战争与和平》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它的作者——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主要描写了俄国革命时人民的顽强抗争,因此被称为“俄国十月革命的镜子”,列宁曾称赞他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

小说以1805——1820年的欧洲大陆为背景,在战争与和平的交错中描述了博尔孔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等四个贵族家庭的爱恨情仇。故事的主人公青年公爵安德烈为了信仰,投身到硝烟四起的战争中去,把怀孕的妻子交给父亲和妹妹玛利亚照顾,在军中担任库图佐夫将军的副官,他期望这次战争能为自己带来辉煌和荣耀,主人公二皮埃尔,他是安德烈留学归来的好友,身份高贵,由于继承了父亲别祖霍夫伯爵身后的全部遗产,变成了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居心叵测的监护人瓦西里公爵看上了皮埃尔的这一点,便把相貌美丽但品行不端的女儿埃莱娜嫁给了他。同一时间在奥斯特里茨战役中战败的安德烈不幸受了重伤,身心遭受重创的他只好静静养伤。另一边新婚后的皮埃尔不就发现自己的妻子与好友多洛霍夫搞暧昧,他为了自己的名誉同多洛霍夫决斗并将其打伤,最终皮埃尔与妻子分居,内心陷入了纠结当中,直到认识了互助会后慢慢找到了新的信仰。

此时,在战场上的安德烈回家的那一晚,妻子正好产下一名男婴后去世。这让安德烈感到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直到遇到活泼漂亮、充满生命力的年轻小姐娜塔莎,可父亲的强烈反对,使得安德烈出国和娜塔莎无奈分开一年,娜塔莎耐不住寂寞与埃莱娜的哥哥阿纳托利私奔。直到1812年的一次战争,娜塔莎看到深受重伤,生命垂危的安德烈公爵,她向他谢罪并热诚地照顾他,可惜安德烈公爵还是去世了。皮埃尔化妆成农民想刺杀拿破仑反被俘虏。其妻埃莱娜在这战火练练的环境下依然放荡不羁,最终因为误服堕胎药而死。

几个主人公在经历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人生起伏后,最终安德烈·博尔孔斯基在战场上牺牲,皮埃尔·别祖霍夫和娜塔莎·罗斯托娃终成眷属,尼古拉·罗斯托夫和玛利亚·博尔孔斯卡娅也组成了美满的家庭,小说的叙事部分以两个家庭的幸福家常收尾,令人倍感温馨。

战争,充满着杀戮,为了所谓的信仰去战争,而不管生命的高贵,这是非常不好的。的确,战争本就是丧失人性的最野蛮的行为,正如书中所说:“我到下了么......我只知道,我再也不用举着旗子奔跑......再也不用为战争而烦恼了......”安德烈公爵静静地躺在地上。这就是战争,我想大概没有人会喜欢战争吧,它不能与一切美好的事物相提并论,战场不过就是沾满鲜血的修罗场。帝王永远是无情的,战争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事关国家利益的“打架”。

书中有多处描写到,在战争这样的环境下,人丑陋的欲望是多么令人厌恶,像放荡的埃莱娜,视财和权如命的瓦西里公爵......而他们的时代终将过去,迎来的只会是和平。

这本书在人物描写方面保持一种朴质大气的风格,它并不旗帜鲜明,但是内蕴深邃。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的经历都十分丰富。如皮埃尔,心直口快,易动感情,缺少实际活动能力,更侧重于道德理想的追求,他从单身到结婚、从私生子到继承人、从雅各宾派到共济会、从战争前到战争中再到战后、从贵族老爷到俘虏再到释放、从初出道时的年轻气盛到后来的好学深思,他的性格一直处于一种无法停止的状态。每经历一件事情,他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自身的转变。再如安德烈,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多变故,从军、负伤、丧妻、对娜塔莎的爱情以及娜塔莎的变心、最后死亡,他的变化比较突然。

但是无论他们如何变化,他们天生的根本属性是不会变的,这就是托尔斯泰的高明之处。他总是站在一个客观的高度,从客观上描述人物的性格,托尔斯泰在他笔下的人物身上寄寓了很多东西,包括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感情和悲悯。正是这种最深沉的感情,才使得托尔斯泰与他所热爱的东西始终保持着一定距离,他可以进行客观的批判,却很难一厢情愿地投入。

在历史和历史教材中,平凡的个人只不过是政治巨浪中的一滴水,或者是一大串统计数字中的分子或分母。人性近乎被泯灭了。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正是在这一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它还原了那些所谓的政治意义,泯灭了的最朴实的个体生活。而恰恰是那些个体生活才能反映人类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在评价拿破仑是否伟大时说道:“那没有淳朴,善良和真实,那就没有伟大。”是的,脱离了善恶标准的伟大不过是另一种渺小罢了 ,《战争与和平》正是这样一部还原人类最真实的一面的伟大的巨作,读完此书,我感觉思想上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启迪,灵魂上获得了一次深刻的净化!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3

托翁反复强调的历史观:历史并非英雄史,英雄绝不是时代的操纵者,而是顺应时代的产物。所谓的胜利者,能够看透时代的本质,懂得那潜在的“力量”,顺势而为。

战争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有着无法估量的复杂性。我们对于它的静态了解远远不够,况且它还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在此情景下,科学理性的分析往往不能带来预定的效果。

安德烈和比埃尔一样,对现实生活很不满意,一向在努力给自我的生活赋予一个理性的解释,给生活赋予意义,使自我能坦然理解当下的生活。安德烈临死前拥抱了上帝获得解脱,比埃尔沉浸于日常生活的幸福,以政治改革为己任。最终并没有找到那个“理性解释”,但似乎已到达了自我想要的结果。

在寻求过程中,安德烈找到了“真”,即娜塔莎的纯真,但这份纯真却给他带来了新的伤害,间接将他领向死亡。而比埃尔首先找到了“善”,加入了教派,妄想经过“善”实现自我的价值,但依旧体会到的是和以前一样的虚假。

安德烈临死前意外地与阿纳托利和娜塔莎重逢,这些以往给他带来伤害的人同样正在面临痛苦,面临失去他们最珍视东西的痛苦,而此时的安德烈感受到的不是“恨”,相反却是“爱”,是一种上帝的“博爱”,即对生活达成谅解,坦然理解生活“美”的一面。

比埃尔在失去一切以后遇到了普拉东,普拉东身上具有一种天真的乐观,受其感染,比埃尔放弃了对理性思考的盲目追求,开始学会感受生活中的“美”。

回到平凡的日常生活,所做的这一切,自我的所有努力,对自我和生活有任何改变吗?并没有!最终只是与生活达成谅解而获得内心的平静,而这是不是也能够看作是一种屈服?无论你的梦想有多伟大,无论你对探索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最终还是回归到平凡的洪流,被大潮裹挟着消失在时代的潮流中。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4

《战争与和平》给了我许多东西,包括宇宙万物运行的道理、人生的启发以及心灵上的慰籍。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皮埃尔这个人物,并在精神上把他当作一个知心朋友来对待。他随和、善良、落拓不羁、贪享受却又没有贵族老爷的架子,常常沉浸在精神世界里以至于显得魂不守舍,这些特点都让我感到亲切。娜塔莎很可爱,不过略显轻浮了些,所以一经阿纳托里诱惑便放弃了对安德烈的爱情。

经历了战火洗礼后的娜塔莎沉稳多了,成熟多了,但同时她又失去了以往的活泼与快乐。安德烈则是另一种性格,他冷峻、聪明、善良、敏感,但遇事往往缺乏皮埃尔的那种宽容气度,所以常常后悔。安德烈的死很可惜,但除此以外,我们找不到一个更好的结局来安排他,毕竟在临死时他彻悟了。

《战争与和平》里面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我们咀嚼回味,如罗斯托夫一家因战乱迁出莫斯科时娜塔莎与皮埃尔告别的场景。娜塔莎从车窗里探出头来,看到穿着邋遢匆匆走过的皮埃尔,就向他打招呼。他们简单聊了几句,皮埃尔因为痴恋娜塔莎又考虑到自身的处境而显得漫不经心,最后他向娜塔莎挥手道别:“明天,不!再见,再见了。”随即停下脚步落在了马车后面。娜塔莎则好一阵子还把头伸出窗外,对渐渐远去的皮埃尔露出亲切、快乐的微笑。这一段特别使我感动,虽然他们之间的谈话非常平淡,几乎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我仍然可以感觉到战争阴影下人与人之间的依依真情。他似乎觉得这一分别,与娜塔莎将永无再见之日,战争逐渐临近,明天风雨不定,所以说出这么看似不经意却沉痛之极的话来。

有人说,托尔斯泰那种僧侣式的不抵抗主义使得他像个可笑的懦夫;又有人说,托尔斯泰属于农民阶级,他所提倡的农民宗法制观点带有很大局限性。对此,我要说,我们这个世界所缺乏的正是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因为人类太好胜了,他们不但要超过自己的同胞,还想进一步征服那生养自己的大自然。

很明显,人类是不可能征服自然的,他们将为自己的好胜付出代价,酸雨、臭氧层空洞、大气变暖,这一系列的事实难道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至于所谓的农民阶级局限性,那是不值一哂的,如果拿阶级来划分托尔斯泰这样一个伟大而超前的人物,就好比用米尺丈量地球,可笑透顶。

不管怎么说,托尔斯泰都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无法理解的,所以,我们没有资格站在这么一个伟人面前指手画脚。尽管他不抵抗,偏向农民,但这毕竟是他自己的个性,像很多其他人的个性一样,我们没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认为,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个性,托尔斯泰才成其为托尔斯泰,否则他只是一介庸夫罢了。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5

在合上书的一刹那,闭上眼睛,有一股浩大而包容的清风久久拂过我身:风中没有战争的鲜血和硝烟,没有身体的伤痛和心口的疮疤,没有生与死的泪水,没有爱与恨的目光。唯有一股永恒生活的气息,从质朴的文字间向我吹来,以历史的面貌和丰富得难以猜透的本质,告慰了我的灵魂。

有人将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进行对比,认为托尔斯泰是一名伟大的艺术家,却不是深刻的思想家。虽然我还没认真比较研究过二者的差异,也无此等功力;但我觉得,托尔斯泰作品的思想性也许较陀氏逊色,但比之二三流作家仍能做到俯视。他的作品不光折射了历史,更充盈着对于人民的同情与关怀,同时把人性中美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起了安德烈和娜塔莎的爱情,那样真切而易碎,美妙与不幸共存:如同一面镜子,反射着当时社会人们的生活与内心。如果是浪漫主义的写法,也许安德烈会不顾老公爵的阻挠,和娜塔莎私奔;也可能与她私定终身,最终双双走向悲剧的结局。但托尔斯泰描写的是生活本身。在那样背景与环境下,作为一名带有贵族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公爵,安德烈必然会答应父亲的要求,与娜塔莎定下一年的婚约;而娜塔莎作为一位情窦初开却没有经验的小姐,也必然会投入到对其大献殷勤的阿纳托利的怀抱中。

作者安排的只是波折的情节,而人物就像真实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做出必然的、最合理的选择。这让他们那样富有感染力,我读到他们时,忘记了作者而体验到生活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动。他反思的结晶我并不了解,但列宁评价说:“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所以国内外的那些偏偏想把他学说中最弱的一面变成一种教义的”托尔斯泰主义者“是十分可怜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要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这或许是一个革命者能给予他的最公允的评价了。

不管怎样,托尔斯泰伯爵尽管没有领导革命,甚至没有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预言到革命,但他的作品却成为革命的土壤,鼓舞着一代代的年轻人。他以自己贵族的身份,深入浸泡到农民“兄弟”的现状和心灵中去,并揭示出这些苦痛却不渺小的灵魂。这种行为本身就值得每一位人类赞美,他正是自己所写的“神圣的爱”最为深刻的践行者。每一位伟大的作家,其人就像其作品一般崇高而令人钦佩。我想,即使不阅读这样的巨着,只要能理解托尔斯泰的行为,体察到他的生活,也足以为其所倾倒了。就如维特根斯坦所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有权写作。”

战争与和平随笔读后感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中学生读书笔记5篇

5篇政治学读书笔记最新

三年级亲子共读静静的顿河笔记范文

四世同堂读书笔记作文5篇

《列夫托尔斯泰》读书笔记范文五篇

大学生读复活的读书笔记

名人传读书笔记500字左右范文5篇

《让太阳长上翅膀》读书笔记心得感悟六篇

《复活》优秀的读书笔记五篇

书籍《中国通史》读书笔记感悟五篇

18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