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

| 乐妍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大全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曲红楼蕴含的人间悲欢情愁,让古今多少人流下了惋惜之泪。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读后感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希望你喜欢。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1

《红楼梦》这部巨著我一向想读懂,也试着一点一点的去看,但始终被里面的人物搞得一头雾水。这几天我又读了爸爸给我买的学生版的《红楼梦》才对里面的人物有了一点明白,下头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薛宝钗:她是我目前最喜欢的人物。她大度大方,让人一看见就喜欢,要不贾宝玉怎样会觉得宝钗比黛玉“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呢。

林黛玉:她的性格很像我们当中的一部分小女生,有一点细心眼,当别人在指指点点说话时,就怀疑别人是在说她,就生气。可是她的性格跟薛宝钗恰恰相反,所以老太太没让她和宝玉成亲。

王熙凤:她漂亮、能干、善于管家、可是对下人过于刻薄些,就是因为贪婪被抄家了,落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2

我在如幻似梦的情思中,用目光碾过一本红楼,读出来是是非非,读出来悠悠兴亡,读出来舍得与放下,读出来舍不得放不下……缕缕红楼尘烟,尽是人间的种种无奈,恍惚迷离,使人情动于衷。

琅苑仙葩的林黛玉、美玉无瑕的贾宝玉本是一对金玉良缘,天造地设的组合,却因贾母的一句话,棒打鸳鸯,最终阴阳永隔,可悲可叹。

最令我难忘的是黛玉香魂欲灭之时,竟是那般悲凉凄恻。黛玉咳血焚诗,那泪中的心酸苦楚又有谁会明白?与此同时,宝玉那边喜乐悠扬,他还沉浸在迎娶林妹妹的喜悦之中。可怜黛玉魂已归天,而这偌大的大观园中竟无一人问津。我为黛玉的不幸遭遇忧伤哀痛,心绪久久难平……

王熙凤,一个见风使舵、心狠手辣的坏女人,可从某种意义上说,她难道不是一个标准的女强人?世事难料,又有谁会想到她死的那般悲惨?

贾府的兴衰荣败,逃不掉时代的裁决。这些门名门望族的命运,都是牵引红楼情节演绎不可或缺的线索。封建社会必须崩溃的命运,正是宝玉抛弃伪善的封建大家庭,远离红尘,遁入空门的重要原因。

一本红楼,半部春秋。这最后的结局,让我久久揣磨回味。我愿参详一生,穷究其中的奥妙。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3

《红楼梦》这本名著很感人,别看我年纪小,才读了一遍一至十回,我还真懂得了不少,也时常掉眼泪。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奢侈,贾府的贾母很有权势,说话很有分量,贾府上下全都听她的。但她特别疼爱贾宝玉,把他当作心肝宝贝。也许因为是贾府上上下下都是姑娘,只有贾政(贾府的老爷)和贾宝玉两个男人吧。

自从我看了《红楼梦》以后懂得了许多道理,我很佩服曹雪芹,他可以写出这么好的作品,把里面的人物写得那么栩栩如生,好像就站在我面前。我要向他学习,练好作文基本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4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一朵独一无二的绝世奇葩。它用行云流水的文字,娓娓叙述了这“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四大家族错综复杂、升腾跌宕的荣辱史,以及绝美至纯的金陵十二钗各自百折千转的命运。《刘心武续红楼梦》从第八十一回重新撰起,也就是曹雪芹憾失原稿而不得已中断的地方续写,圆满续至第一百零八回。

《红楼梦》中总共写了975个人,而且“一姓一名皆具情意”。甄士隐和贾雨村是书内最早出现的两个人物,谐音“真事隐”、“假语存”,意为表面叙述的是些儿女情长之事,真正的思想、深层的内涵却暗藏其中,是需要字斟句酌、细品慢读的。通过这四大家族的风生水起,患得患失,更反映了一个世态炎凉的封建社会。

刘心武与高鹗续写的不同点是,刘心武续写的更加荒凉凄惨,最初日日吟风弄月、夜夜笙歌的十二金钗,结局竟无一幸免。后二十八回将一个惨绝人寰的社会丑态淋漓尽致地体现,处处生死歌哭,人人尔虞我诈,一串又一串让人大为震惊的历史真相被接连扯出,一行又一行的悲酸泪洒尽人间。天地为之叹息,鬼神被之感泣。在富裕的楼台亭阁间流连、被无数仆从簇拥的他们,如今却一点点懂得了社会也有荒芜的一面。在被抄家、贬职的哀凉绝境下,黛玉仙遁、宝钗化蝶、湘云丧夫、凤姐入狱、宝玉被拘……一幕幕令人肝肠寸断的悲剧接连不断地上演,原本风华正茂、一手遮天的荣宁二府昨富今贫,落得个凄凉下场,不免使人感慨万千,苦叹世间无情。

流浪街头的宝玉与湘云,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与一帮叫花子围坐一起。他们身上不是华贵的绫罗,却是不蔽体的衣衫;脸上也没有淡抹的浓妆,只有肮脏的灰垢。他们随着叫花子们哼唱起来:“昨富今贫寻常事,阎王佬儿来叫你快走谁能拖!打破砂锅璺到底,还是花子最快活!”一觉醒来,一树花开,宝玉却不见了踪影。湘云没有悲伤,只是倚着花,轻轻摩挲着颈上宝玉留下的金麒麟……

合上书,我心中五味杂陈。不知是在为宝黛二人的爱情悲剧而磋叹惋惜,还是在为宝玉最后悬崖撒手、参悟世道人心而欣慰不已,或者在为凤姐在狱中日夜痴念巧姐而动了恻隐之心,宽恕她犯下了如此的滔天大罪。我想我朦朦胧胧地懂了,这世间变化无常,尤其是那个年代,一个庞大富裕的府邸,一个世代相传的家族,竟然能一夜之间化为子虚乌有,正应了那句“树倒猢狲散”。我还明白了,幸福与真快乐并不是要富足的钱财做基础,即使富有,可每天为仕途经济而劳累奔波,为功名利禄而以暴易暴,就是快乐,也假得虚伪。最终宝玉和湘云历尽人生大起大落,山穷水尽之时,竟也收获了不一样的快乐,是身心舒畅、碧澈纯净的一种快乐。

水穷之处待云起,危崖旁侧觅坦途。生命的价值在于能否步入一种心境。徘徊于繁华的楼台水榭,驰骋于名利和功禄之间的世俗小人是永远也觅不到这份清净的。正如宝玉所言,世界分两层,下面是功利境界,浑浊媚俗;上面则是情感世界,有那份洒脱的真性情。悲欢只是弹指一挥间,弹走的是俗,留下的是雅。历尽繁芜衰败,才幡然醒悟,这些琐碎的事哪里值得一提?

在我们为其感动落泪、义愤填膺、婉约叹息、悲欣交集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我们已融入了这段婉转且让人唏嘘的故事。或许,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5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红楼梦》,于是认识了她——林黛玉。她,让我深深的震撼,宝黛空前绝后的爱恋,流传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贬。从那以后,黛玉的影子就荡漾在我心里,来来回回,“两湾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你本为仙草化身落凡,有着灵动的美态。但在我的心里你的美并不只有神的绝美,而是凄美。闭上眼仿佛看见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闪烁着点点泪光,让人沉迷其中,为之动情,不能自拔。

《红楼梦》,一部含笑的悲剧,不只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由荣华走向衰败的三代生活,而且还大胆地控诉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无耻和堕落,指出他们的种种虚伪、欺诈、贪婪、腐朽和罪恶。它不单指出这一家族的必然崩溃和死亡,同时也暗示了这一家族所属的阶级和社会的必然崩溃和死亡。曹雪芹笔触下所创造和热爱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个垂死的封建贵族阶级的贰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牺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会的虚伪道德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一边是木石前盟,一边又是金玉姻缘。一边是封建社会下必须追求的功名光环,一边是心驰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为我们展现了这场无声的较量。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爱情故事浓缩了这场较量的全部硝烟,“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质本洁来还洁去”,在面对封建礼教下的种种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为代价,质本洁的追求始终不弃。我们感叹贾宝玉、林黛玉两人爱情的悲剧的.同时,看到了造成悲剧的一个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个性,她的个性与当时的世俗格格不入,无法与社会“融合”,她的自卑情结正是她自尊的体现,也是她悲剧的开始。

说到林黛玉,就不得不说到她的诗,诗是她精神的寄托。每当读到她的诗,总有振人肺腑的感觉,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尖锐锋利的刀,深深地插入了读者的心里,让人有至窒息的幻觉,无形之中像是有谁掐住了自己的喉咙,挣脱不了的伤感,只能不情愿地放下书,让自己慢慢地清醒过来。一直记得她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后像是被万箭穿心,肝肠寸断般的阵痛。

与林黛玉相比,薛宝钗的一生也许更为可悲,林黛玉至少还追求了自己的幸福,而且得到了一份真诚的感情,虽然最终是以一死解脱了所有的痛苦。而宝钗一生“愚昧而不自知”而且依她的性格,终其一生,也只能是任由生活这把钝刀一点一点割掉生命吧!

滚滚红尘,携着记忆的枷锁,永远地尘封了那场悲伤的爱恋和没落的故事,在那最后一抹余晖中,被风静静地吹散了,也吹淡了往日的思念与忧愁。终于,消失在茫茫人海,留下了世人的遗憾和指责。

整个故事就这么结束了,但是给我留下了万千思念,合上书想要把这份内心的尘埃封住,但一闭上眼,那段应该被禁锢的伤感像尘埃一样在空中飞扬、旋转、舞动。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6

琼楼一叶,数百千奇女子,笑探望,凭朱栏,观红尘,叹风华良人寡命薄。

——题记

她是雪芹笔下的才人,是宝玉心中的良人,是观园中的美人,是世俗中的雅人。她的才华无人能及,口如含朱丹,言语似珠玑。那是一盆娇滴的兰,孤高自视的高傲性子和百病相缠的柔弱身子。

这是林黛玉,寄与贾家的一个远戚女子。

在世人的眼里,她是软弱的,是娇羞的,却极少有人能认出她的倔强和坚强。

不错,她爱哭,时常是眼若红桃,丝帕咸润。只要是遇上事端了,宁可哭个昏天黑地,也决不学那别的女子讨好的莞尔一笑。

我猜,这大概是个性,黯然彰显着与众不同。

大概是孤独,她学不来宝钗的圆润,学不来探春的机灵,也学不来湘云的爽朗。她学不来,也不去学,更不想学。于是,便用那如刺一般的高傲逼退了所有想和她亲近的人儿。

有人说她是幸运的,有人说她是不幸的。

她幸运,是家中独女,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请先生教她学识,当个男孩来教养。也造就了这一番叛逆的性情。等父母双双踏上了黄泉路,留她一人世上孑然独立,她便不幸了,寄于他人屋檐下。时刻谨慎倍小心。

我猜,又怕是心中苦闷无处挥洒时候,就哭几场,也好衡平自己失落的情绪。

我弄不清,她到底是惹了谁的怜爱,连雪芹也懒得在她身上多着笔墨修那西施身。只是“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就带过了她惊世的容貌。

她果真就是一肃幽兰,受不得俗恶气焰的熏燎。只愿抿唇品一品香浓的茶水,再吟一句感叹生死惆怅的离歌。管那是千红是一窟还是一哭,含眉笑望所想的人。用泪水演绎一段悲天悯人的爱情,用略带哭腔的小嗓唱尽了,花儿为谁开,花儿为谁红。

现在,我却不能盯着她那白如羊脂的脸,问她为何要哭。因为她死了——香消玉损

她与社会格格不入的思想被众人无情的扼杀了,才华被泯灭在了那个永远回不来的初春晚上。隔院里唢呐正响,她所系之人正欢天喜地的牵着他人拜了红堂。

锣鼓一敲,最后击散了她不甘此生的仙魂。

满天星斗,满地尘霜,无不变色轻啼,来悼这惊芙蓉,比柳絮的才女。她匆匆了结了一身,也不知道临终前有没有再放声大哭,念一念宝玉的名姓。是不是煽动了双唇,却唱不出什么诗。

我只得猜,违背常人的思想去猜一猜她失声漫哭的原因。

忆起她举着花锄,手捧春花的怜人样,颦眉一笑,颊红暗放。她说:“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是她对生活的幻想,对未来的向往,对冷酷的现实的控诉。

绛珠草还完了红尘恩泪,就是该走的。她来是还泪报恩,却不曾讲要嫁于痴郎宝玉。

该我来说时,我也只得淡淡的笑言:

倾身绛珠落观园,三世菩提聚凌霄。

闺门小掩黛描眉,且望凡尘君戏笑。

岂料宅门世难容,只叹花去美人消。

人生不过梦一场,梦醒万事皆飘渺。黛玉的眼泪,一半是用来感叹世态之炎凉,又一半,则是用来掩饰那藏得滴水不露的坚强。

她是逆水而行的一只纸船,用力游过了,留下的是一段被尘埃锁紧的凄惨爱情,却最终挣扎并消融在这无情世界里。

挣扎,在尘世里深深地挣扎……

红楼梦读后感优秀例文相关文章:

红楼梦读后感800字高中范文10篇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7篇范文参考

《红楼梦》读后感500字作文大全7篇

红楼梦《读后感》最新800字读后感范文5篇

名著小说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左右范文10篇

关于红楼梦读后感800字10篇精选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以上精选25篇

红楼梦读后感3000字左右范文5篇

红楼梦100字读后感10篇范文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精选6篇

202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