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

| 本烔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五篇

《我们仨》用叙述的方式讲着一家三口快乐而简单的生活,用最朴实的话语给我们讲着故事。那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希望大家喜欢!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1

杨绛先生著书《我们仨》,我再一次细细品味了一遍,而这次阅读完,我决定把内心的感受写下来,并将在未来的时光中持之以恒写读后感,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读书不断进步。

杨绛先生百岁高龄提笔写书,令人敬仰,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书中讲述了杨绛先生重温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一家三口共同生活的岁月,那些单纯朴素又盛满温情的亲情故事。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用独特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用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7月伉俪二人赴英国牛津求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回国后直到1998年女儿和丈夫相继去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难忘经历。

如果让我写“我们仨”,我也会像钱瑗一样,尽管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还是会细细回忆我和我的父亲母亲,我们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点滴生活。我会写父亲是多么疼爱我,从小到大对我不打不骂,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我会写母亲是怎么教育我,做一个善良、诚实、勇敢、勤劳、平和的人。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也没有永远,当一家三口相聚相守时,要时常想到人生道路尽头总会相散,珍惜与家人的团聚,努力让生活变得甜润快乐,就如杨绛先生一家三口伉俪情深子女孝顺,深爱“我们仨”。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2

读杨绛《我们仨》,我被作者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场景历历在目。他们三人作为高等知识分子,有着悲天悯人的情怀,有着正常人的生活与喜怒哀乐。中国知识分子“不忮不求”与世无争孜孜以求的严谨治学精神在他们身上体现的很浓厚。

钱钟书是我最钟爱最尊敬的大知识分子。我把他所有的作品都买下来了,有空的时候就读一读。虽然有些读起来比较费事,但我还是很乐意去翻一翻的。记得当时的《管锥篇》是我30岁生日时,我让妻子给我买的礼物,至今还在书架上整齐的码放着。我很惊诧于他读书的广博与驳杂,中外知识与思想在他那里互通有无,信手拈来,全无丝毫的别扭与不适。以后,凡是有关钱钟书的传记、逸事我都爱看,并且做了很多笔记。我想走近他,看看他是怎样读书、治学的。我的书架上还有《钱钟书与西学》、《钱钟书传》等。因为喜欢钱老,自然“爱屋及乌”:喜欢他的夫人杨绛的作品。

杨绛老先生怀着深深的眷恋,回味着他们一家的幸福生活。在《我们仨》里,作者说:“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3

前不久,自己参加东营市的优质课,讲授的是杨绛先生的一篇散文《老王》,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再的被杨绛的平淡而隽永的文字所感动,讲完课后,又重读了她的文章《我们仨》,感慨颇多。

1997年和1998年对于杨先生来说是很残忍的时间。一生相知相扶相濡以沫的伴侣,唯一的女儿都相继离去,杨先生晚年之情景非常人所能体会。“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92岁高龄的杨先生接过女儿的笔,用心记叙了他们仨这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就是《我们仨》。

他们仨的足迹跨越半个地球。无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始终站在一起,美好的家庭是他们避风的港湾。自从1998年钱钟书先生逝世后,杨先生从此独伴青灯,她那难以言表的亲情和忧伤弥散在字里行间,令我为之动容。

但若你想从内容上看到丝毫悲观的文字,那你要失望了,书中丝毫没有伤痛欲绝的诗句,而是处处洋溢着思念的。他们虽然阴阳相隔,真情却从不被阻断。她通过这部书,用文字向天上的亲人无声的倾诉着时他们的怀念。

家的意义,在她的书中被赋予了深刻的含义:决不会因为生命的消失而改变。

有爱就有家,尽管现在杨绛先生自己一人独处,但在她的心中一直有丈夫和女儿的爱,那她的住所也一定是是世上最温馨的家园。

今年是杨绛先生100岁的寿辰了,在此也祝愿老人家安好!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4

这个学期·伊始,我读了一本书——《我们仨》。这本书是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丈夫、女儿相继离世,在“我们仨”只剩下了“我一个人”时,写下的生活回忆录。

这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没有着太多笔墨,寥寥两页,拉开了那“长达万里的梦”的序幕。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如梦似幻,我只觉朦胧,没怎么看懂。第三部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就是着墨的地方了,这一部分主要写杨绛老人对于“我们仨”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

然而,令我最有感触的还是封底杨绛老人的题字:“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这是一句多么平实的话语,然而我却从中读到了老人空留自己一人的心酸与刻骨铭心的思念。如今社会,而许多老人很久才能见到儿女一次。老人思念,而儿女们却浑然不觉。科技如此发达,家人之间当然也减少了相见的机会,人与人的内心之间之间仿佛隔了一层厚厚的屏障。这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中那份平淡却又深刻的情感,是现代人无法体会的吧……试问,在这个交通十分方便的时代,多远的距离都不成问题。但是在身体靠近的同时,我们的心灵也同样靠近了吗?我认为没有!我们的心中,怕是已没有这本书中杨绛老人刻骨铭心的思念了吧!

我喜欢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的情节,更是因为其中包含的厚重的爱!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5

杨绛先生的大名早就知道,钱锺书先生的《围城》也是我读过四五遍的书,这本《我们仨》也是很早之前就知道了,特别是前两三年前杨绛先生去世的更是网上铺天盖地。我对杨绛先生的记忆更深的是她回复读者那句“你的问题在于想法太多而读书太少”。她这句话还被我自嘲过说自己是“想法太多而行动太少”。

这个月开始想好好读几本实体书,就入手了这本书,今天放中秋节假,在这个传统的团圆节里读完这本书,甚好。

整本书读下来,感受到的不是传说中的“最才的女,最贤的妻”。(实际上,这会读下来让我对这个说话相当怀疑,甚至鄙视,感觉是文人圈里文绉绉的奉承。)我无意诋毁杨绛先生,对于她,我是尊重之情。不过,我觉得从这本书里读出来她最令人羡慕的是和钱锺书先生心心相印,相濡以沫,两个人在精神上高度同步,在性格上有些互补,在是非对错上和教育女儿态度上又非常合拍,确实是非常棒的组合。在他们三个人的小家里,每个人都非常率真单纯,又各有优点,相互照顾。家庭氛围真的是轻松到让读着的都想结婚生娃。这样的家真是令人眷恋的心灵港湾。一个三口虽然每人都是学富五车的高级知识分子,在家里却一点那种清高冷谈的状态都没有,反倒是非常的活泼天真,像三个长不大的孩子。最后一节,那种淡而久的怀念和悲伤,让我想起了,“庭前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好希望自己也有一个这样的小家庭,温暖,轻松,关心。


《我们仨》读后感感想领悟相关文章:

《我们仨》读书心得领悟五篇

小说《我们仨》读书心得领悟五篇

《我们仨》读书心得个人领悟五篇

阅读我们仨读书笔记第一章范文

《我们仨》读书笔记个人感触六篇

著名小说《我们仨》优秀的读书笔记五篇

我们仨读书笔记摘抄感悟范文

杨绛《我们仨》读后感900字范文

2021著名小说《我们仨》优秀的读书笔记五篇

我们仨的读书笔记500字范文

12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