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精选5篇

| 敏清

影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精选5篇

  我的少女时代,学校组织我们看电影,以为会很无聊,结果近乎要流泪。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影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影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1

  看了下我交倪网红在知乎上“中国需要怎样的青春片”问题中对《我的少女时代》的解读,她一贯是擅长把自己的故事写进答案里的,奥数、搞竞赛的父亲之类,我一路人都看了不少了。

  然而不得不承认她答的也正是我想哭诉的,我的少女时代一塌糊涂,我最怕我爹妈严肃地跟我说:“你不是小孩子了,要懂事。”常年被强权的母亲拎去理发店剃一个毫无美感的叔叔阿姨头,小姨给我买的漂亮裙子全被我妈送了人;生活就是学习,学习就是生活,对数理化明明敏感度极低还在强行学竞赛。那时候我最喜欢自己生病,早读课站起来颤颤巍巍地昏过去,没有一个人发现我,我默默爬起来打电话给家里人,回家的路上买一本杂志,偷看几眼然后大睡一天,心情格外得好。

  那些初中高中还喜欢过我的小男生们,我也不知道你们喜欢我什么,点个蜡给你们先。那时候每个需要五点三刻起床的冬天早晨,我都生无可恋,以人间大爱和自我道德的激励爬出被窝。我记得高中教学楼楼道里有一面镜子,我对它是抗拒的,那里面的我头发乱蓬蓬,眼圈很黑,缺乏运动的身材,灰暗的眼神,近视眼800度,我自己都不忍多看。

  所以上大学以后我对自己非常随意,我觉得我的少女时代是那时候才开始的。高考完我烫了一个非常失败的rock发型,虽然大家都说难看,但是我自己很喜欢。喜欢什么事情就去做,和喜欢的那类人做朋友。恶狠狠地锁起来小时候被逼着学的笛子,买了我一直喜欢的吉他,去livehouse里跟着乐队鼓手的节奏疯狂甩头。平时几乎不学习,喜欢宅宿舍看剧看书,买喜欢的衣服穿出门,有时候那些衣服真的挺难看的不过be myself要紧。期末考试前变态自虐一样地狂学,一周一学期,一夜掌握三重积分,就这么过了前三年的本科。有过那么几个男朋友,虽然都分手了,但是在一起的时候也是纯真少女心全满杯的感情,眼泪汪汪地爱他。子曾经曰过,做自己喜欢的事就不算浪费人生。这样说来的话,我对自己的少女时代很满意。

  抗拒自己已经过了21岁生日这个事实,想逃离循规蹈矩的象牙塔生活,又觉得留恋这机械循环的日子,甚至现在想读哲学和文学博士。明年的生日,我会许个愿说,好的,从今天起你可以开始规矩地当个大人了,被压抑多年又火山喷发的少女心且收一收,好好学术或者好好做个社会人。阿门!

  影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2

  如题,这是一部神奇的电影,具体在什么地方呢?两男两女,学霸和学渣,校花和壁花,标准得如同千千万万部流水线上的台湾言情套路。它有个容易让人误会是女版《夏洛》的开头,看了一点就知道的情节发展和果然不出意料的结局,永远不表白的两人和被迫分开一定要让女主误会的男主,更别提换个发型就变身、让女二号永远拜倒在"善良"二字下的"平凡"女主如果说内地的青春片流程是"疼痛、打胎、备胎好"的话,那我想痞子男一定是所有台湾青春片的标配。

  说了这么多,你以为我是要吐槽这部电影?不!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恰恰在于即使它如此地烂俗、老套,到最后,你仍旧会被戳中那颗小小的少女心。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两位主角,鉴于我并不怎么看台湾电影,影片开头陈乔恩出现时我惊了一下,瞬间以为走错了场,及至故事渐渐展开,面熟但确实从未见过女主让我纠结了整场时间,开始以为像徐怀钰,后来才想起来原来像曾经的同学跑偏了,如果说开头的几十分钟让人以为这是个"恶作剧之吻"式的故事的话,当男主角出场的时候我们才不免"哇"地一声:就是他了!王大陆在今天之前还是个陌生的名字,看过电影之后,我已经迅速忘记了男神人设的男二号,满脑子都是痞痞坏坏的"徐太宇",胶原蛋白满溢的男女主,活泼的笑点和神还原的生活情节,瞧,原来老套的故事还可以这样拍。

  当然,剧透到此结束。陪着姐姐一起看午夜场,两个高龄女人被好好地感动了一番。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少女心到底是什么?除男一男二不可避免地爱上女主这样的不可逆光环,一开头的女主确确实实是大多数女生的样本--平凡。不突出的样子,不突出的成绩,再加上不突出的性格,永远憧憬着男神,有一两个至交好友,整个高中在角落里默默地长草,毕业后就渐行渐远开班会都不一定通知你的女生林真心就是这样的女孩子,也是绝大多数人生活中的样子。也许正是这种程度的"真实",让我们在观影过程中很容易带入自己,有多少人期待着来一场刻骨铭心的初恋,有一个心心念念牵挂着你的人--不好意思,你想要的,这里全都有。

  再怎么虚构故事,打动人的永远是那一点真实,少男少女青涩的打打闹闹,热血上头的不管不顾,关注的人就是全部世界的单纯,和那一点碍口识羞的小心思一点一滴地打动女人那颗永远爱幻想的小心肝,我们每个人都是林真心,只是大多数人的暧昧是种子,没有机会让它长成爱情。

  何其不幸,又何其幸运。

  年少的我们,.哪怕不是公主也总是期待能有王子来相爱,too young too simple,但这是真实的我们,是哪怕再不好意思也能笑着调侃的过,这一点,在电影中被体现的淋漓尽致。片中我印象最深的地方不是男主的真情告白或是两人的感动重逢,而是他们最后见面的时候,林真心因误会尴尬逃离,在雨中狠狠栽倒,徐太宇奔扶她时,她下意识地、坚决地伸手制止,那时徐太宇正在她身后,而她甚至没有回头。你看,如此默契的细节,就好像在昭示着他们的命中注定,但是不敢开口地犹疑,忐忑不安的试探,又总以为那个人不是他。

  于是错过。

  与其说戳中我们少女心的是理想型的男主和男二号,不如说,打动我们的恰是那不敢开口的踌躇。那就是青春啊,充满了幻想,甜蜜,酸楚和不确定的青春。

  最后的最后,一部讲述青春的电影,没有装嫩,没有扮老,每个人都出现的刚刚好,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电影打四分,一分扣给男主那没头没尾的心理创伤

  影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3

  这不是一部多么独具创新的电影,它的桥段只是将平凡的校园日常揉以了戏剧性的基因,倾诉着一个在青葱岁月中爱与被爱的故事,但正是这样的《我的少女时代》,却令那逝去的青春变的仿若触手可及,百转千回中再度邂逅了那个淳朴若朝阳般的美好时代。

  正如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青春都有着各自的不同,但青春总是有着它的哈姆雷特共通性,呈现青春的电影从来就并不是一味依靠荷尔蒙冲动的狗血桥段来无病呻咛,而是应将那美好的共同性无限放大,令人真正得以重温那昔日的青春年华,《我的少女时代》中的很多桥段诚然是多年用烂了的老梗拼凑,但正是这种拼凑,却将青春赋予了最为写实的形态,为什么一部乍看平平的爱情电影会有如此感人至深的功底?这更多源于其塑造了一个最为平凡又最为独特的少女林真心。

  电影中担任女主的林真心,她的形象在电影伊始并不出众,这是一个最为普通在它作电影中甚可以是路人甲的人物,头发乱糟糟,形象成绩平平,迷恋着偶像刘德华,也暗恋着万人迷的校草欧阳非凡,但正是这种对“普通”的聚焦,形成了电影极强的普世共鸣性,而随着剧情的推进,林真心意外与不良少年的徐太宇的相识相知,善良与勇敢这些弥足珍贵独特的品质透过与剧情的完美缔结呼之欲出,青春开始在她的身上透过点滴的沉淀形成了真挚的情感,既能令人怦然心动,热血燃情,亦也能忍俊不禁,开怀一笑。

  《我的少女时代》实则就是一场女版视角的《那些年》,台湾电影唯美清新的风格渲染总能将青春的缩影呈现出最为美好的形态,两个多小时的时长中,电影未有一个镜头有觉冗长,每一帧都成为了编织这个带有甜蜜色彩青春之梦的精雕细琢,纯朴暖昧点不破的情感,不论任时代更替,那美好的爱恋都会是人们所倾心的所在,电影结局处,林真心的偶像圆梦,与分别了多年后徐太宇的再度相遇,如此俗套不近真实的结局,却并没有何厌烦的观感,有的只是甜蜜中对逝去的校园青春岁月淡淡的缅怀追忆。

  以时代为名的《我的少女时代》,它不仅属于林真心,不仅属于那一个特定时代的人群,它属于每一个经历过青春成长的我们,光阴荏苒,日月如梭,纯朴的青春永远是最好的光影映画。

  影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4

  今天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部励志影片《我的少女时代》,它让我深受感触。

  影片以70年代为背景,主人公叫方丹,是个聪明而天真、无忧无虑的女孩,在她五岁的时候,不幸的命运降临了,她得了一场重病,瘫痪了,再也不能站起来。一年又一年,方丹长大了,好学、有爱心的她学习医术为人看病,在乡村里的她发现快乐一直在自己身边,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回答了亿万青年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

  “我有手,我能写字;我有眼睛,我能看书;我有大脑,我能学习;我还有生命,还能做许多的事……”这句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鼓舞了很多的残疾人,让他们找到人生的一个方向,只有自己还活着,就有机会让自己的人生活出精彩,自己的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通过影片我懂得了:生活并不是每天都是晴朗,充满阳光的,有时也会刮起狂风,下起暴雨,让你失魂落魄,不要抱怨人生中的坎坷,要从中学会坚强,一步步地向前走,才能到达目的地。与影片中女主人公相比,我们是多么幸福,没有肢体上的残缺,没有坎坷的经历,生活条件是多么的优越,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所以我们要学习主人公乐观向上、不怕吃苦的精神,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影片《我的少女时代》观后感5

  我们常常有一个感觉,如果一个人自己全权负责一件事,尤其是给自己拍传记片这种事,那么结果常常会不太靠谱。因为人非圣贤,孰能不虚荣?近期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就是由梅家后人大量参与的《梅兰芳》。怎么看都是歌功颂德的成分大于电影艺术的本源。于是当我们听说“张海迪对《我的少女时代》的要求很严格”这样的宣传语后,我们都为这部影片捏了一把冷汗。可是当我们看过影片之后,反而会发现,原来由传主亲自监督制作,竟然会给传记片带来一些新的意思。

  虽然《我的少女时代》的女主人公的名字叫方丹,但是估计没有人会不把该片当做张海迪的传记片来看。于是我们姑且定义本片是一部由传主监督制作的传记片。这在整个电影史上来说,都算是比较罕见的。在2011年三月期的《环球银幕》上有一个专题正好就叫做《一部传记片的诞生》。此文中归纳出了一个“传记片制作六部曲”。就让我们分项看看,这部《我的少女时代》是否算是一部“合格”的传记片呢?

  1.通则。原文给出的传记片通则有几个要点,一是要以闪回作开头,二是要用画外音作旁白,三是受苦和幸福的比例为10:1。《我的少女时代》完美地实现了前两条,并且由于有传主的亲力亲为,闪回和旁白给人的感受更直接。毕竟传主的真容和真声,带来的真实力量是任何表演都难以比拟的。至于第三条,《我的少女时代》则是将其完全打破了。本片受苦和幸福的比例几乎可以调转过来达到1:10。幸福的戏份以压倒性的优势盖过了悲伤。这正好是当年张海迪的事迹之所以鼓舞万千少男少女的根源所在。上天给你一份苦难,你却回报社会十份微笑。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2.构思。传记片的切入角度是个比较费脑的事情。本片还真没落入俗套。并非传统传记片那样直接拍摄传主的一生,而是通过改变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来实现传记片的功用。将传主事迹、小说的影响力的情感打通了。无论你曾经被哪一样感动过,你都会从片子里重新体验当初的感动。

  3.剧本。本片的改编由张海迪亲自执笔,虽然在戏剧性和故事性上不如其它电影强有力,但是在细节上却得到了大大的保证。尤其是上述的受苦和幸福的比例,估计除了张海迪本人敢于这样配比外,其他人都没有跟她同等的魄力。

  4.选角。说实话,国内演员能演好传记片的不多。华语传记片堪称经典的,尤其是能在表演上被铭记的可谓凤毛麟角。想来想去也就一个《阮玲玉》。这主要在于华语传记片在选角上总会陷入“像与不像”的纠结。本片的女主演李依晓可以看出很努力,无奈她的这次任务是一个空前绝后的艰难。也许是对张海迪的敬仰反而引发了李依晓的紧张,总感觉她表演的痕迹过重了。方丹既不是李依晓的方丹,也不是张海迪的方丹。方丹、李依晓、张海迪,这三个角色究竟哪个和哪个应该划上等号,似乎成为本片唯一没解决好的问题。当然了,由于这个难题太过于难解,估计换做别人导演或别人来演,也不一定能解决好。

  5.布景。感谢主创的努力,本片的布景成绩非常突出。故事跨度5年,涉及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可是没有一个季节出现过不太真实的假象。方丹家里的布景、村子里的外景,再配合上村民很精准的服装,一下就可以把观众带回到上世纪70年代初。

  6.表演。主演稍显欠缺之外,几个小演员便成为了全片的亮点。尤其是那个小哑巴,在完全不煽情的前提下,狠狠地触动了一下观众的泪腺。

  在我看来,如果分开项目考量,传主亲自监督制作对传记片显然是有利有弊的。传主亲力亲为,令《我的少女时代》更接近于一种作者电影,带有浓厚的个人理想诉求。比如说,张海迪有意识地让我们更多地看到她通过努力得到村民的认可,并由这种认可而获得的内心的幸福。如果我们以前觉得传记片都应该是冰冷的旁观,那么这次张海迪亲力亲为的《我的少女时代》,无疑是要用一种温暖的力量,来化解冰寒的。


2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