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5篇

| 春林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5篇

  为了避开这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所有的父母都躲在了转台的屋檐下。而你,霍尔顿,却仍然坐在旋转木马前的长椅上。这就是孤独、叛逆的你——霍尔顿,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著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 下面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欢迎阅读与借鉴!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1

  《麦田里的守望者》成名已久,我却今天才看完。比起我的晚还有人都没有办法读完呢。真是能理解,这样一本啰啰嗦嗦、没有情节的书,读完是需要十分的耐心的。

  还好,最近我在挑战自己,耐心暂时战胜了反感和放弃。我看完了最后一个标点。

  十四五岁的少年,用叛逆、厌恶、拒绝鄙夷的看待身边的世界,他吸烟、喝酒、想找女人、逃学总之这个年龄里不进监狱的坏事他都干了,理所当然的任坏脾气潮水一样蔓延。听着他嘴里、心里嘟嘟囔囔的发牢骚,感觉他的世界太灰暗了,他真颓废。可跳出书外,他的世界真是单纯:讨厌几个同学,考试不及格、想着去做所有大人做的事情、虚妄的幻想未来。谁都经历过,形式不同罢了。

  他是那么的可爱,评价他的哥哥、思念他的弟弟、宠爱他的妹妹、担心歇斯底里的妈妈……尤其是他和妹妹在一起,能看出他是个好哥哥,和所有的哥哥一样,心疼、溺爱、纵容着这个亲人,把弟弟的那一份也给了她。

  对家人好的坏人不是个彻底的坏蛋,更何况他还是个孩子。

  这本书的出名应该是写出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的迷茫。我已近不惑之年,从这本书里收货的是怎样正确的对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2

  每一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敏感、偏执、荒唐、颓废、甜蜜与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色麦田中,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的坏孩子——霍尔顿。

  霍尔顿读书的地方叫潘西,一个私立的贵族学校。青春的日子里,快乐和痛苦很容易被放大,刺激着我们敏感的神经,我们总是会因为这点或那点而不满或愤怒。霍尔顿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于是选择了逃离,戴着自己的猎人帽拎着行李想要去往西部。

  在临走前,他想要再见见自己的妹妹菲苾。于是托人送去一张便条,约在博物馆旁边。过了好一会儿,菲苾终于来了,她拖着霍尔顿在胡敦读书时用的旧箱子装满了行李决心与哥哥一同离开。霍尔顿没办法,只好放弃了去西部。青春就是这样,充满了叛逆却一心想要离开,最后在种种的牵绊下放弃了目的。

  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诶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们可能很难相信这句话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但的的确确是这样,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力的伪君子,他们认为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为了某种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

  最后霍尔顿生了场大病进了医院,至于后来的事,无人知晓。我想他依然是那个天真的,单纯的“坏”孩子。

  成长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有时候,懵懂的我们选择把自己的不满和内心的叛逆藏匿于心中;有时候,为了迎合社会,我们学会了伪装,学会了送给别人一个个假笑;有时候,为了追逐名利,封锁住心中真实的想法,用赤裸裸的假模假式包裹自己,竭尽全力不让真实的内心显露于外。我们越是这样做,越是会发现——其实别人都在这么做。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3

  很久之前就想着拜读这部著作的,那天逛书店,偶尔看到,就拿来读读,一口气读了五章。印象深刻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作者语言。像“混账”、“那个婊子养的”等等词汇时常出现,频率且高。就看完这么一点,我心中疑惑了,如此粗俗的言语,情节述说方式等等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怎么就称得上佳作呢?而且经久不衰。

  上网查看了一些有关它的评论,对于此著作,有两种看法。一部分人认为,作者语言粗俗,且思想上不求上进。作为中产阶级家庭的小孩,物质丰富,可是精神空虚。在快离校的几天时间里,他到处漂。在酒店还招来妓女。另外,他对人的看法存在偏见和极端。在他的思想意识里,几乎所有人都是虚伪的。他讨厌他们做作的样子,可他自己又何尝不是了。另一部分人认为,虽说作者的语言粗俗,可是作者是通过主人公对周围人事的看法,描写了一个阶层的现状,是以小见大的体现,是对现实生活的描写与讽刺。在看完大家的评论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的意图在这里。待我看到第24章节的时候,主人公的一位老师那些语重心长的话,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地印象。那个老师说,我为你的未来担忧,你这样的性格,怎么好才是。。。。。。如是说。我在想,两种感情在做斗争,作者当时的心情也很复杂吧。既要出淤泥而不染,又要与时俱进,适应环境以此遵循生存之道。可是最后,作者还是坚持了自己的初衷,依然不屑是故,生存之道。

  作者将此文章命名为《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为何?难道像主人公所说的,当大家在田野上玩耍时,他要静静地待在悬崖边,守候那些没有看清方向的人,别让他们误将悬崖错认为是路?!难道作者借此也将自己的愿望借主人公的思想传达体现?!是的,只能是这样的。作者是在借主人公传达自己的思想,不虚伪,不做作。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4

  每个人都有一段无法忘却的岁月,太多的遗憾、偏执、荒唐、颓废、甜蜜与欢乐,使日子变得寂寞又温暖。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色麦田中,我想起了一个曾经的坏孩子——霍尔顿。

  霍尔顿是一个出身在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十六岁少年。他的父母按照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将他送到收费昂贵的潘西中学读书。但在霍尔顿看来,潘西确实是个“阴森可怕的”“糟糕透顶的学校”。校长是最“假仁假义”的杂种,教职员也都是“假模假式”伪君子。他的同学要么是整天只知道追逐女生,疯狂酗酒的浪荡子,要么就是难得刷牙、指甲随处剪得邋遢鬼。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霍尔顿“真是苦闷急了”、“寂寞得要命”。学习成绩因此也一塌糊涂,除英语外,其余四门功课成绩均不合格,以致被学校开除。

  文中有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我们很难相信这个句话是出自一个老师之口,但的确是这样,那时候学校里的老师大部分都是势力的伪君子。他们认为为了苟延残喘地活着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人是成熟的为了某种理想或精神而牺牲的人是可笑的。就连孩子们读书,也是为了日后能买辆凯迪拉克之类的东西。霍尔顿曾经对妹妹说,他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一群小孩子。相信很多人也拥有过类似的理想,可是后来长大就因为现实等某些原因就放弃了原本追逐的,转而为生活成为所谓的“成熟男人”。

  成长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它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小时候,我们不懂人情世故,简简单单。如今,我们选择把自己的不满与内心的小叛逆都隐藏在心中,说话也是字字斟酌;学会了欺骗;学会了假笑;为了追名逐利,麻痹自己的内心。我们离那个曾经的麦田里的小男孩越来越远,愈来愈认同那些大人们的人生观,做着与他们一样的事情,我们为了生活背叛了自己的心灵。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5

  “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看着四处玩耍的孩子们,若是有谁跑近悬崖,我就抓他回来。”我当初完全不懂霍尔顿,因为理解不了一个半大孩子那愤怒而敏感的内心。后来发现好多人在与成长殊死搏斗时,都是一个片面的他,我也一样。

  那时年轻的生活像一场让人躁动不安的舞会,灯光之下,肉体之间,或无所适从,或放浪不羁。大战之后,从未有过的富足与空虚碰撞在一起,夹缝中的青年汹涌着骄傲与无助。“我曾经毁了我的一切,只为永远地离开;我曾经堕入无边黑暗,想挣扎却无法自拔。”用这句歌词去形容那时青年的迷茫,竟是分外的贴切。

  霍尔顿之所以被推崇成一个类似于英雄的存在,是因为他能看透当时社会的虚伪性并能够用语言和行动对其酣畅淋漓地讽刺和批判。虽然他最后不免失败,整个潜逃计划也像是一场闹剧,但这短短的三天浪荡生活已让他对虚伪的认知无比深刻。他的成功不在于顺利逃脱束缚,而在于用自己熔炉般的形象去为众多原型提供一个精神家园。

  霍尔顿显然不能是一个榜样,但他却是我们自己。他代替我们去逃避,去批判,去大声咒骂。他有时无畏,有时软弱,有时也不顾一切地想要毁灭。他热爱,他憎恶,他偶尔也用自己的全力去适应社会。他做了我们想做却做不出的事情时,我们为他欢呼;他心头遇冷手足无措时,我们为他心酸。他被虚伪肮脏包围,但他向往守护纯洁真实。看似满纸荒唐言,实则一把辛酸泪。用不了太多深刻,就已是满怀感慨。


《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5篇相关文章:

1.《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1000字范文5篇

2.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600字范文

3.读《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感范文5篇

4.中学生《麦田里的守望者》心得体会精选5篇1000字

5.关于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精选3篇

6.精选3篇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

7.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范文5篇

8.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900字范文

9.麦田里的守望者读书笔记600字-读友吧

10.麦田里的守望者读后感800字范文

27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