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必读书目 > 人生必读 > 有哪些是人生必读的书籍

有哪些是人生必读的书籍

| 启智

有哪些是人生必读的书籍(实用)

只有读书才能给我们带来智慧,给我们信念,给我们激情,给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哪些是人生必读的书籍,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有哪些是人生必读的书籍

有哪些是人生必读的书籍

1、南怀瑾:《论语别裁》(上、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

【荐读】《论语》的解读有多种,最难舍的是国学大师南怀瑾天南海北、贯通古今、深入浅出的神聊。

2、裴溥言:《先民的歌唱——诗经》,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荐读】中国诗歌的源头在《诗经》,读《诗经》需要静心,沉醉,浮躁者绝对品不出其中滋味。这本书出自台湾学者之手,趣味性强,启发性足,立体感浓,是现代人阅读《诗经》的最佳读本。

3、罗龙治:《哲学的天籁——庄子》,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荐读】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代表,境界或许更高于儒家思想,对人生阅历比较单一的高中生来说,领悟其精髓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这本书的解读比较易懂。

4、南怀瑾:《老子他说》,复旦大学出版社

【荐读】这本书自1980年问世以来,作者多次修订,努力追求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效果,让深奥难懂的老子思想,十分通俗地走向大众。

5、杨惠南:《直通现代心灵的佛法——六祖坛经》,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荐读】六祖慧能的故事从“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开始,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接过五祖弘忍的袈裟,一路隐忍修行,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将中国禅宗发扬光大。这本书不是“坛经”胜似“坛经”。

6、曹雪芹:《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

【荐读】大一时,作为中文系学生的我,读了一回,囫囵吞枣,懵懵懂懂;大四了,毕业论文完成了,闲着,再读红楼,就着周汝昌等红学研究著作读,境界浮出,感叹顶峰之作,无人能及。

7、鲁迅:《鲁迅杂文选》,北京燕山出版社

【荐读】鲁迅曾说,他的文章不适宜给20岁的年轻人读,学生中也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怕作文,二怕周树人”,读它,可以挑战你自己。

8、鲁迅:《朝花夕拾》《呐喊》《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

【荐读】怒发冲冠的鲁迅,有闲适、优美、游戏的散文,更有编织得天衣无缝的小说。

9、茅盾:《子夜》,人民文学出版社

【荐读】文艺理论家出身的茅盾,写起长篇小说来,毫不逊色,尽情地展现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标志着现代文学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成熟。

10、巴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

【荐读】进大学后,第一本让我感动得不能自已的书。这是一本巴金写给他大哥的书,书没写完,大哥就自杀了,那可悲可叹的觉新成了作者大哥的影子,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不停地撞击着我易感的心灵,一鼓作气,我啃完了《巴金全集》。

11、曹禺:《雷雨》,人民文学出版社

【荐读】一个才华横溢的清华大学生,借用西方现代话剧“三一律”理论,成功地创作了一幕反映中国三十年代家庭与社会生活的人生大悲剧,剧本一经发表,遂引起轰动,成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一块里程碑。

必读政治军事书籍

《孙子兵法》中国 孙武——世界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

《政治学》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山之作

《法学阶梯》古罗马 盖尤斯——近代以来所有民法典结构的基础

《君主论》意大利 马基雅维里——毁誉参半的智慧奇书

《论犯罪与刑罚》意大利 贝卡里亚——系统阐述犯罪与刑罚原则之作

《论法的精神》法国 孟德斯鸠——理性和自由的法典

《社会契约论》法国 卢梭——最负盛名的政治学古典文献之一

《拿破仑法典》法国 拿破仑——首部资本主义民法典

《政府论》英国 约翰·洛克——看懂政府本质的第一本书

《战争论》德国 克劳塞维茨——西方的“孙子兵法”

《资本论》德国 马克思——无产阶级的“圣经”

一生最值得读的书

一、《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它也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因为《红楼梦》,还衍生出了“红学”流派,近代红学往往是一种史学研究。所以这本书真的是人生必读的经典书籍。

二、《围城》

这句话想必大家都听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便是出自《围城》的一句经典的话。《围城》里除了为我们描述了“婚姻之城”之外,其实还隐藏着“事业之城”和“自我之城”,这三座城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围城》的主旨。城内城外,读懂婚姻,读懂人生,读懂生活。这才是《围城》真正的主旨。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讽刺小说,于1947年首次出版,被誉为“新儒林外史”。

本书以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生活的深刻观察称著。作者用繁茂、幽默诙谐的比喻和反讽,配合尖酸刻薄的语言和机智幽默的文字,表现了以主人公方鸿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婚恋、教育、生活、事业等种种“围城”中的困境,借以深刻反映了人性中的欺诈、虚伪与懦弱,展示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三、《活着》

《活着》是余华著文学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的友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小说名为《活着》,整部小说却是“死亡”的基调(父亲气极猝死,母亲念儿而势,战友中弹身亡,儿子抽血天逝,闺女难产而死,妻子抱病而终,女婿工伤致命,外孙吃豆噎死)。相对于死亡,福贵的活着也是非常艰苦的,是一个忍受命运的过程,悲惨的经历最终使他如“牲畜”一般活着,任劳任怨,失去了对自身命运的感知,没有了目的,价值和意义,不为任何东西,只为存活着而活着。 这是对旧时代中国农民普遍生存状态的刻画,也是对社会政权蹂躏普通人性的嘲讽。


28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