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常用范文 > 心得体会 >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

| 诗诗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5篇

关于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的内容如何写好呢?6月23日下午,由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记协主办的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巡讲活动通过网络直播形式进行全国开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5篇,希望大家喜欢!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篇1)

从2月6日到2月16日我在苏州电视台社会经济频道,《社会传真》栏目组进行了十天的实习,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此,感谢苏州电视台给我这样的机会,感谢朱胜文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给我的指导和帮助。现在,对我的实习情况和其间的体会作一个小结。

幕后的奔忙

平日里看新闻,走马观花。到了电视台,参与到新闻的制作中,才知道一条1′28″的新闻背后是至少6个小时的奔忙。从前看电视台记者,也只知道他们展现在荧屏上的一面。而对这个行业,更是知之甚少。

进台第一天,见识了记者的工作状态:匆忙、紧张。同时大致了解了记者的日常工作内容:确定新闻选题、联系相关人物、采访、写稿、剪辑……每一天都在重复这样的动作,但因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事情发生,而使得这样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性。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对幕后的各个环节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每天早上在一旁听老师们讨论可以采用的新闻,懂得了新闻不一定要“做大”,但一定要有看点,素材不一定要特别,但要与别人做的有差别。在联系采访人以及作采访时,同样是有讲究的,你必须成为对话的引导者,让对方说出你需要的内容。而剪辑时,画面与文字的配合则不仅仅对记者有技术上的要求,更需要有很强的艺术审美能力

外面的世界

总是听着那首经典的老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虽然这样唱着,也对歌词的意味稍有体会,但毕竟涉世未深,文字还嫌稚气,眼光还不够锐利……我们还生活在单纯美好的校园里,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

记者,于我,是一个了解社会的窗口。而我所在的《社会传真》栏目,又是一档很贴近老百姓生活,关注社会民情的栏目。在实习的十天里,我了解到一些有关婚嫁的民俗文化知识和电影审批的内幕,也对目前政府的几项实事项目和公务员报考升温等社会热点做了一些思考。我还经历了一场真情告白,看主人公挽回失落的爱情;参加了一次高层的会议,听省委书记李源潮肯定苏州今年来的发展……我在每一次的新闻采访中慢慢成长。

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这些天来,我深深感受着栏目组的组织文化:精益求精。每一条新闻在播出前都要经过严格的审片,精心的修改,而在播出后,还有反馈意见,会在每周的例会上提出。正是这种精神让这档节目的收视率总是能够保持较高的记录。

精彩的节目离不开优秀的记者。我有幸在短短的几天中接触到了几位出色的老师。朱胜文老师,干练洒脱,透着知性的美。她以自身经历告诉我,要努力寻找快乐的生活方式;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我,要清醒的规划自己的人生;以老师的角度指导我,要勇于突破自己。还有刘澄宇老师的高效、杨旗老师的乐天、张亮老师的敬业……每一位都在无形之中传授给我许多东西,都在工作中透露出一种信念:做最棒的新闻,做最好的自己!

才开始把记者的工作节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就要离开了,又要回到大学校园,开始新的学期。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篇2)

观看完《好记者讲好故事》之后,更让我了解到在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中,记者是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从开山岛,再到雪域高原,再到跨海大桥建设……它们记载于记者的笔端,凝聚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新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供给精神的力量。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就在我们身边的港珠澳大桥的故事。港珠澳大桥,作为世界上最长跨海通道,被一些外国媒体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因为有了这座桥,珠江口东西两岸,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它集桥、岛、隧于一体,其中开凿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成为世界级的工程难题。20--年5月,第一节沉管成功安放。一节沉管的大小,超过一艘航空母舰的排水量,如此巨大的沉管要在最深44米的海底对接,这样的难度可想而知。而港珠澳大桥要完成的则是30多次这样的“深海之吻”。其中,近500项专利技术,为全世界同类工程提供了“中国经验”。

其中林鸣最让我感动,而为超级工程的总工程师,他全部工作亲自坐镇指挥,每件事都亲力亲为。即便是在因过度劳累而导致鼻腔出血,手术后4天,他又回到了工程现场随船作业。正是因为有这些大国工匠,才能成就这件世界工程。

正是因为各经济特区勇立潮头、锐意进取,充分发挥“实验田”和“窗口”作用,才能成就我国改革开放来的辉煌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一个生动缩影。

站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回望来时路:那是创造中国奇迹的道路,那是沿着改革开放行进的道路,那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而我们做为一位媒体人,我们虽不能像那些工程师一样为国家建设宏伟的建筑和伟大的工程。但是我们可以为社会报道更多有益的新闻,让这些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工匠们的精神广为人知。为社会主义前进的凝聚新的精神力量,高举社会主义的精神火炬,让社会主义建设做的更加顺利。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篇3)

影片之前,我问自己一个问题,新闻从业者的使命任务是什么?影片之后,我想,我找到了答案。

最大的体悟,大概就是好记者们好故事中的两个字:“家”和“国”,在她们的笔下和镜头下,“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好记者们的笔尖和镜头所向,有最平凡的普通人,也有我们伟大祖国发生的大事。国的强盛,是桂嘉晨亲历,亲见,亲闻的的港珠澳大桥的成就,是李承泽激动万分讲述的一带一路。小家成大国,英雄,可以是伟岸的,也可以是“渺小”。他们可以是泽仁拉姆《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中的阿爸们,也可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终身”的承诺的钟扬,更可以是最最平民百姓的赵家和和张丽丽。在这些报道中,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家和国,更是新闻的温度和记者们的精神。

体悟之二,好记者讲好故事,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线。崔真真的三双鞋的故事,无不让我们谨醒,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从业者提出来新的要求和挑战,新闻从业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技能,加快熟悉新媒体平台的运用。情怀固然重要,倘若没有有力的方式将重要的新闻报道出去,那么这个新闻也毫无意义。

最后,我觉得主持人结尾的那句话已经给了我们最直接的答案了,所谓新闻从业者使命任务,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望共勉!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篇4)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通知,要求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在抗疫一线发展党员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激励一线人员坚定信念、顽强斗争,满怀信心投入到抗疫斗争中去。

赢战“拐点”,全民“皆兵”。最前“疫”线“党员先上”紧抓救治,基层干部牢牢掌握防控主动权的“制胜法宝”,把防护知识带到群众“家门口”,送到“心里头”,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环境氛围,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铸就抗疫“钢铁长城”。

旗帜立“言”,“主心骨”引导上不偏题。危急关头,党组织就是主心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一声令下,9000多万党员闻“令”而动,这场阻击战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疫情防控的强大优势。各部门、各领域“下沉”管理,排查走访、不漏一人,密切配合、联防联控,特别是当前复工复产关键时刻,更是保障“兜底”与人文关怀相互支撑,办好“民生事”,维护安定有序。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要把这场战“疫”作为“赶考”路上的“试金石”“磨刀石”,基层干部能否“立得起来”“站得住脚”,“两手抓”能否“入脑入心入行”,都是在检验是否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并且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的“基础考题”。

分类打“点”,“贴心人”服务上不间离。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讲“群众话”、办“群众事”,是基层干部的永恒“坐标”。要从群众视角出发,精耕细作防控要点,明晰“给谁看、怎么给、给的效果如何”,先锋“智囊团”模范带头、主动发声,稳定民心、互动答疑,“大喇叭、小喇叭”“双驱”联动走访宣传防控新政策、新知识,引导群众依法防控、科学研判,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为疫情防控出谋划策。要深入“疫”线抓“热点”“暖点”,合理划分受众对象,以人说事、以事传人,依靠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志愿者等基层力量,针对老、少年,青、中年年龄层精准宣传战“疫”内容,科学运用防控方式,引导发挥“传帮带”作用,团结凝聚“家庭圈”“同事圈”“朋友圈”,共筑“连心桥”。

优化通“道”,“滚动条”路径上不梗阻。好风凭借力,然而,只靠电话了解情况,靠材料宣传防控,这种“拿来主义”实在不可取。-指出“条块畅达”是作为建立集中统一高效领导指挥体系的重要要求之一,基层干部作为政府与沟通媒体、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保证信息渠道通畅、透明尤为重要。近日各地陆续公布辟谣专区、举报热线,有效保障公众知情权和参与权,要与群众主动互动,破除因信息“堵塞”、专业“不通”而低效甚至无效知悉,助力防控发动。要唯实、精准反映疫情第一线问题,沟通及时客观,不隐瞒、不漏报,宣传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对妄加揣测、断章取义“标题党”等行为,要以专业的视角评论解读,增强精准识别能力,自觉抵制带有偏颇性言论,“随大流”混淆视听。

集中聚“面”,“云存储”统筹上不缺项。上面“催得紧”“要得急”,下面“跑得快”填表抗“疫”,让基层干部在抗“疫”中疲于应付。铁路“实名制购票”系统利用大数据后台筛查出“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集中信息也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统一“归口”管理,加大信息综合,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精力和时间作用到“实事”“综合面”上。要在防控中统筹各方能力,保障防控硬件设施,特别是培养综合协调和信息整理能力,把好经验、好办法覆盖“云”上分享,善于分析总结、凝聚合力。同时,为避免防控疫情陷入形式主义“窠臼”,要深刻认识到主线不抓牢、纸上得“虚感”,会如“空心肌体”般监测不力、防控不实,坚决抵制人浮于事、信息杂乱。

主动开“灯”,“稳定器”执行上不打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严从实监督就是保障制度落实的“稳定器”,从维护制度权威出发,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职能部门要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保证监督常态化制度化全覆盖,维持高压态势。为避免制度“空转”“打滑”,要结合防控实际和涉及范围,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善用“红黑榜”激励、警示基层干部,形成“惯性”监督动作,横向到边、执行到底。另外,“立言”先“立德”,要主动接受监督,练就“政治慧眼”,切实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对防控工作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负责,始终自警自省、慎独慎微,锻造成为“能打胜仗”的“硬核”先锋队伍。

“疫”线鏖战正酣,基层干部有“制胜法宝”,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凯旋定有期!

好记者讲好故事的心得感悟(篇5)

如果在广袤的字眼中挑选一个词来描绘王颖的故事,那一定是“初心”。扛着沉重的机械奔走在江湖风雨,见证着人间冷暖万物枯荣,在高温面前冒着危险直播,“上赴倾国难,下陷九龙潭”一定是记者最真实的写照。

上古有巫,上通天庭,替人间祈福祷告,同时记录世间行走生灵的历史,后来形成了史官,一代代史官执笔记录着社会的发展和流动,传承着价值和观念。如今的记者就是史官,他们公正无私,用笔和镜头捕捉生活,记录历史脉搏的跳动,他们奔走于世界的版图上,缩小成一个个点,散发着羸弱的光芒,繁多的星尘联合起来结成了坚固结实的网,兜着硕果累累,弹给人间的是幸福、关心、真相、事实、自由、权利。

王颖在讲述中提到的故事,都是一个词的集中体现——责任感,王颖在火箭发射之际,他和同事用自己的手机在30米之外架稳,开起了手机直播,最后手机被震碎了,但还是有信号,在这样一种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很难想象他们如何坚持下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社会民生、国家发展都是好记者笔下的重点,他们关注着国家的发展轨迹,传递着传达真相的火炬,追逐着“真”,破除着时间的伪善与丑恶。关注着民生幸福,为人民谋求温暖和利益。

同时,我也看到了作为一个记者真正应该去传递给大众的东西,不是各种娱乐圈的花边新闻,不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记者真正应该看到的,就是王继山夫妇这种,为祖国的建设实实在在地添砖加瓦却又因为种.种因素被社会大众所忽略的人。郑晋鸣先生用自己的行动,9次登上开山岛,深入的去了解王继山夫妇的生活,并且用自己的笔将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传播给社会大众。记者就应该如此,发现那些默默付出的人,将他们的故事传播出去,让他们为世人所知,这样,就是对这些人付出的最好尊重和回报。也正因此,社会就会形成合力,向好的方向发展下去。

王颖选题是初心,也就是娘心,镜头聚焦在老人手中的刺绣上,一针一线,密密麻麻的针脚穿织成“娘的心”,这是张卫庞收到的来自-母亲的针线包。“娘心”就是初心,母亲关注着我们的一切,关注着我们的成长,国家也是生我们育我们的摇篮,记者把这一页页故事讲好,掀过历史兴衰荣辱,陪伴我们一起成长。

王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每一个岗位都在庄严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我们每个人的岗位都在接受审视,我们的初心亦是如此,在风雨磨砺之下,我们的初心还是否依旧?我们明白,世俗和圆滑是每个人都会拥抱的,头顶都会有尘埃,但是否还能欣赏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乐平和?是否还能接受波澜壮阔的未知世界?

我所学的虽然并非传媒专业,但同样作为一个新媒体人,也能体会得到记者和每一个新媒体人的辛苦,背后所付出的一切可能会非常让人劳累疲惫,让人们厌烦,要经历许许多多的磨难和艰难,颠簸流离,薪水一般,他们却依旧咬牙坚持,无所顾忌,每个人都会产生真正厌恶的情绪,但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好记者,能讲好故事的好记者。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一起走到初心的尽头。

39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