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书心得 > 学生读书心得 > 高二学生读书心得

高二学生读书心得

| 宏淼

精选高二学生读书心得5篇

与其做一个国王而不知道爱好读书,我宁愿做一个穷人居于陋室而拥有极多的书籍。——史学家麦考利。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学生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学生读书心得

高二学生读书心得(篇1)

最近睡眠质量不佳,考试前睡得很不安稳。可能是压力太大,有几个晚上直接失眠了。当时就想着要重新看看这本《眠》,于是在开学前一晚,我把它翻出来再看了一遍。

女主角是一个普通日本家庭的家庭主妇,在过着枯燥无味的生活时,突然失眠了,接下来,就过上了17个不眠的日夜。期间检查了身体,没有大碍;精力充沛,将很多曾摒弃掉的习惯找了回来。结局看过的人都知道,是开放式的。

书很薄,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看完。我买的这本是市面上很常见的,里面配有很荒诞充满想象的插图。

第一次看时,我被老人灌水那一段吓得毛骨悚然。放到这儿给大家品一品:

这时,我忽然看见脚边站着什么东西。是个模模糊糊的黑影。我倒抽一口冷气。心脏也罢肺脏也罢,我的五脏六腑仿佛瞬间冻结,一切都悉数停止。

我凝目细看,黑影像迫不及待似的清晰起来。先是轮廓清楚显现,继而内里就像注入粘稠液体般填入实体、增绘细节。那是一个穿了一身合体黑衣的瘦削老人。头发是灰色的,很短,面颊消瘦。那老人站在我脚边,一言不发地盯着我。眼睛非常大,连白眼珠上浮现的红色血管都清晰可见。但那张脸毫无表情。眼睛鼻子嘴巴都有,然而它们不标示任何东西,不表明任何意思。

这不是梦,我心想。我从梦中醒来了。而且不是迷糊地醒来,我仿佛被弹起一般。所以这不是梦境,这就是现实。我试图动起来,把丈夫喊醒,或是把灯打开。然而我竭尽全力也动弹不得,我陡然感觉恐怖。是一种从无底的记忆深井里悄然升腾的冷气般的恐怖。那股冷气一直渗透到我生存的根底。我试图喊叫。然而发不出声。舌头不听使唤。我只能死死盯着那个老人看。

其实后面部分更惊悚,但因为太长了,就不打出来了。有兴趣自行借阅查看。况且我现在再打一遍都还汗毛竖立,真的,太惊悚了。

自这个晚上后,女主人公失眠了。失眠后的她过上了她真正喜欢的生活,自由且惬意。

之前说结局是开放式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本来想摘录一段结尾,但时间不早了,明早有开学典礼,如果感兴趣可选择自行借阅浏览。

我个人认为女主人公是死了的。她的精神得到了超脱,因此她的肉体必须死亡。而且文章后半段警察提醒过主人公说她想去的地方出了命案。这个地方我个人怀疑是否那个命案就是女主人公的命案?她在老人灌水那日就已死去,只是灵魂一直飘荡在空中。

这本书可读性很强。除了惊悚荒诞的描写外也能引发人的很多思考。比如,在婚姻里一定就要迁就而放弃自己吗?什么东西于人而言才是最重要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我考试的第一天中午。我们学校是所百年老校,学校后面是专门给老教职工的小区。很多教职工都把房子租了出去,一些托管阿姨租下了它们。我在其中一个托管,房子的主人是我们学校曾经的一位老师,今年高寿93岁。

我吃完饭后照例睡下,手机定时以防下午考试迟到。我的睡眠一向很浅,手机响后就醒来了。我睁开眼睛,把闹钟关掉,突然觉得脑袋一阵疼。因为我睡眠质量一向不太好,所以我习以为常,便把手放下来再休息了一下。

我估摸着差不多要去考场了,便想坐起来,却发现手根本使不上力了,酸酸麻麻的,一抬到半空中就仿佛被什么东西扯住了一般,再也动不了了。我拼命地把手抬起,然后它卡住,我放下;再抬起,又卡住,只好放下……我有点慌了,怕考试迟到。

就当这时,我耳边响起了一个男人的声音,他好像是笑了一声。我很害怕,因为我睡前锁住了房门,这个房里只有我一人。我当时就慌了,更加用力地想把手抬起来。

这时,门外响起了托管阿姨叫我的声音。我应了一声,试图再次把手抬起来。这一次,很顺利,手就像没事一样抬了起来。我赶忙坐起来环顾四周,房里只有我一人,空荡荡的。我手脚都没有任何事,只有头疼得想哭。

肯定有人觉得我是编的,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我的梦还是真的有这么痛苦的感觉。我高一时没有睡在那个房间,这是我高二新换的房,去年睡在那个房里的是位老奶奶。那天是我第一次在那个房间睡觉。

讲实话,我有点害怕。

高二学生读书心得(篇2)

一个很随意的时间里,坐在屋里十分郁闷的我,顺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计划消磨这个阴雨绵绵的无聊的夏时周日。

这是一本我珍藏的《张爱玲散文集》。

大概是看过不止一次了吧,我的手不自禁地直接翻到了《秋雨》这一篇。

看这标题《秋雨》,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可悲,夏雨天里看《秋雨》,好讽刺,自然指的是我的心情。

我喜欢看张爱玲的作品,大概我和她有着一些共同点吧,也比较喜欢追求有些阴雳的凉凄完美,甚至把目光盯上意识上的完美极致。我常常会把自己和她作品里的孤戚相融,在伤感里读着荒漠的失落。虽然,她的作品本意并不是想让读者在荒凉里去寻找刺激精神的那种冷美感。

在《秋雨》里,张爱玲大加浓墨着秋的烟雨朦胧,用简短的语言将秋雨抒写的淋漓尽致,让我的整个情绪都被一种忧郁紧紧地束缚着。

云山一体的天,在《秋雨》里阴沉着。那些破落颓废的古老宅子隐现着曾经的繁华和现在的没落,寂静且又寂寞。如果能听到“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那就是“灰色的癞蛤蟆”在发霉潮湿的泥地里跳跃的响动,这大概就是《秋雨》里唯一的一个活着的让人厌恶的东西了,当一切都处在黯然里,污秽却充满了生机。虽然,还有那株桂花尚存一丝希望,可这也无法掩饰《秋雨》里的冷寂。原本因《秋雨》带来的润意大地,被一只无形却又庞大的“网”,网在了阴暗中。

《秋雨》里,首段“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和尾段“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紧紧地相扣着,把“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裹在了所有看《秋雨》者的心底。“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无尽的伤感笔墨把天色染得愈加沉闷。

《秋雨》能够做到对人情绪的感染之处,就在于文字里的用景、形和情,将秋雨下的有生气或无生气的气氛做了一番浑然一体的刻画:“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成了过去,而今这里已成为“沉闷”的世界。“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这里的所有,都被“凄凉”所笼罩。

如果说《秋雨》是一首悲伤的音乐,令人听来心底黯淡,满腹惆怅,满目的哀愁,那么,《秋雨》更像一幅画,一副黑白相间的素描画。画上面,一笔一个泪痕的绘满了悲怆、凄惨、痛楚。

时值豆蔻的才女张爱玲,在写这篇《秋雨》时的所处环境和当时的心情,我自然不得而知,仅就这一篇《秋雨》的着笔点,便让我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她那迷蒙文字里。我不知道,张爱玲在写《秋雨》时,是否含着泪,可能她还小,只是一位少女。但我看完后,却是泪涌满眶。因为,我已进入到了中年,尚无成就。

如果,很机械地去理解张爱玲所写的《秋雨》,就是在以景抒情,是在宣泄内心的“幽怨”,似乎有失偏颇。曾经红极上海直至后来与世隔绝的张爱玲,在人们的视野里总是那么寡情和冷漠,时刻与人群拉长着距离,让人无法揣测她的内心世界。这就是张爱玲自小时就形成的孤寡性格的一面,也是她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事物的一个面。《秋雨》,是她把情景与自己的心境揉合在了一起。

由此可以看出,张爱玲在十五岁时所写的《秋雨》里的繁华和落魄,成为了张爱玲成名之后的张爱玲的自身心理预言。

虽然,在张爱玲这篇字符短小的《秋雨》文字里,写满了忧郁,色调灰黯,情感寥落,但仍然借助那株低矮的无人问津的桂花树,萌芽着一束希望之光。这大概就是张爱玲当时心情展现吧。

说起来,我也比较喜爱文字,犹独钟散文,时常写出一两篇来,但出文多为枯燥干涩,无有一点建树,对张爱玲的作品怀着膜拜的心态去学习,就自然而然了。反复研读张爱玲的这篇《秋雨》,非常钦佩她的文字风格,是那样的细腻温婉。特别是张爱玲以后的许多诗作中,用笔之间,都能够自如地掌控文字的语言象形,用雍智的思维写意,达到对人物心理的微妙刻划。这些,当是我辈所无法能比肩的。

我慢慢地合上了这本《张爱玲散文集》,望着窗外依然夹着风的雨,陷入了对自己检讨的深思中……

高二学生读书心得(篇3)

开卷有益,读书好处多“这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识。每一个人要想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越壮阔,就要拥有渊博的知识。知识是人类通向进步、文明和发展的唯一途径。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我们要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必须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不仅可以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通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大量的阅读,可以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

读书不仅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我们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学习的榜样,如军人、科学家、老师、英雄人物等。这些令我们崇拜或学习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所认识。我们在进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每一个学生要在书籍的世界里,有自己的生活。把读书,应视为自己的乐趣。

高二学生读书心得(篇4)

亲子共读就是以阅读为纽带,引导孩子学习知识,同时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亲子共读有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双向沟通,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增长知识。

在亲子共读活动中让我让感触最深的是要持之以恒,坚持每一天都要读。作为家长平时工作都比较忙,加上各种家务及孩子作业,平时读书、学习机会本身就少。加上家长本身存在惰性,平时很少读书。即使平时有点时间也只是在心境好时才看一点书,能够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给孩子没有做出一个好榜样。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活动,作为家长为了配合学校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我不得不每一天抽出固定时间陪孩子读书。我的孩子本身就爱阅读,每次买到新书总是在很短时间内读完。这次亲子共读活动中,家长陪伴孩子阅读,让孩子的阅读进取性更高了。每次我们读完一篇文章,孩子总能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仅有自我读明白了书中资料,才能更好的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明白书中的道理。对书中好的词、句向孩子做出详细的讲解,让孩子在阅读中一点一点的积累新知识,做到积少成多,滴水成河。

经过亲子共读,孩子的阅读、理解本事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不得认识了更多的字,明白了更多的道理,并且经过亲子共读让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更加亲近。此刻雪瑶的阅读本事和语言表达本事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更主要的是经过亲子共读,让我更加了解自我的孩子,明白孩子心理需要,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今后正确的教育方向奠定了基础。作为家长能有这些感触和体会,感激学校和教师供给的这次学习、交流机会,你们不但给予了孩子们更多关爱,并且为家长搭建了与孩子学习、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家长对孩子的了解。

高二学生读书心得(篇5)

近来读了卡耐基的《人性的光辉》,书中林肯的一生深深地引起了我的共鸣,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谁也想不到,颁布(解放黑奴宣言),领导美国人民打败南方奴隶主的叛乱,彻底埋葬美国的奴隶制的人,竟是一个笨手笨脚,一文不名,曾经赶着牛车的小伙子——亚伯拉罕-林肯。家庭出身,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

既然出生了,就不再是可以辩驳的问题。贫寒是他一生的主旋律,尽管他曾身为美国总统。但他并未轻言放弃,而是以坚强的斗志支持着,直至永远的安息。“如果你想将来成就一番事业,那么,你就注定是贫穷的。”朋友,请不要再为自己的出身不尽人意而怨天尤人吧,不要哭喊,不要叫嚷,一切自然会来到。要明白,出身门第的高低并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要成就一番伟业,还需奋斗。英雄不怕出身太单薄,有志气高天也骄傲,关键是只要你做了,人生就不再空白。自古英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家贫并不要紧,要紧的是我将活着走向视野的顶峰,我对自己充满了自信!

林肯短暂的一生,流言始终缠绕着他,但他懂得待人之道,从不乱发脾气,千斤的重担都由他一人来担,这需要多少的耐力与毅力,再加上多大的胸怀啊!现实生活中,哪个身前身后没有流言蜚语,让我们学一学一代天骄林肯吧!微笑献给他人,苦痛留给自己,为了所有人的自由与平等将自己,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林肯的一生具有戏剧性的传奇色彩。他经历苦难、孤独、绝望、具有圣徒一般的悲悯心。伟大的生存造就了伟大的品质和伟大的人生。看完这本书你会觉得这样的人当了美国总统真的有些不可思议,但是确实是这样,马克思高度评价林肯说,他是一个“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的迈向自己的伟大目标,而从不轻举妄动,他稳步向前而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达到了伟大境界而仍然这也就是为什么书名叫做《人性的光辉》的原因吧!建议各位有时间可以看一看,一定受益匪浅。

406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