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精选5篇

| 自畅

高中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精选5篇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高中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高中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一)

  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编著的《巴黎圣母院》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就像卡西莫多的钟声一样,震撼着几代读者的心灵。

  故事发生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生得美丽动人,舞姿也非常优美。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对美丽的埃斯梅拉达着丁迷。于是他命令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长得十分丑陋,又有多种残疾)他的义子,把埃斯梅拉达抢来,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子埃斯梅拉达,并捉住卡西莫多,他把卡西莫多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卡西莫多虽然外貌丑陋,但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谢埃斯梅拉达,并且非常爱慕她,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在后面悄悄的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埃斯梅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刊架下救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弗罗洛趁机威胁埃斯梅拉达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埃斯梅拉达交给了法国国王的军队,姑娘被绞死了。

  卡西莫多愤怒将他的义父,大恩人推下钟楼,并找到埃斯梅拉达的尸体和她死在了一块儿。

  一打开这本书,一个个鲜活的性格展现在眼前。美丽纯真的埃斯梅拉达;相貌十分丑陋,但内心十分高尚的卡西莫多;阴沉虚伪、心狠手辣,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巴黎圣母院副教主克洛?德弗罗洛。

  美与丑是相互并存的,没有美就无所谓丑,有了丑才会更显现出美的存在,美不可能十全十美,丑也未必没有一处闪光点,美与丑只是相对而言诉,外表美的东西,不一定有心灵上,内在的美。外表丑的东西,也许它的内心才是最美的,况且有时?候,最美的东西往往是最丑的,最丑的东西却是最美的,美与丑,不像真与假地,对与错那样昭然若揭,经谓分明。“丑到极致便是最美。”

  人间的真善美,并不是那光秃秃的虚荣的外表和假意的真诚,而是一点一滴对它的执着和追求。

  雨果的这篇著名小说向人们报露了黑暗社会的本质。

  在真实社会中,那些外表似正人君子的人太多了,可是内心也像外表一样纯洁、美丽的人屈指可数。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不要被那些虚伪的外表所蒙骗,时间长了,你会对它的好与坏,美与丑渐渐变得模糊,所以,看一个人,要看透他的心灵深处。

  高中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二)

  宏伟壮丽但又颇显陈旧的巴黎圣母院仍然挺立着,它楼顶的大钟被时间和历史撞得“咚咚”作响,它在警醒着人们,要看穿虚伪的外表,看透人性之根本。

  雨果通过《巴黎圣母院》揭露了中世纪时期,封建教会对人们的生活剥削,教会势力的昏庸无道,导致当时社会的混乱与悲剧。想象一下当时的巴黎景象:街道旁到处都是坐关女人的“老鼠洞”,成群的人们拍手叫好地看着绞刑,一不小心就会因触犯教会法律而受罚,穿着各种长袍的主教、炼金石在街上如同幽灵一般荡着,法庭上由聋子主持公正……这是多么可怕与混乱的景象啊!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人民又怎么会幸福?不但如此教会的邪恶力量还在腐蚀着人们的心灵……

  书中的克洛德是教会的折射,但又是被教会所迫害的人。表面上看,作为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的确是一个宗教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对爱斯梅拉达不择手段地追逐与迫害,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教会的虚伪和凶残,也体现了人性的丑恶面。但是克洛德有着更为复杂的性格,雨果在描写这个人物时,时不时还带着同情与怜悯。因为克洛德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教会,准确来说,他的悲剧与人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所信仰的宗教一手造成的。刚开始时,克洛德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善良、聪明好学又十分疼爱弟弟的有志学子,他的前途十分光明,大家对他称赞不断。渐渐地,他由于长时间恪守教会的古板要求,克制个人情感,人性逐渐冷漠,被冻成了一潭死水。到最后,他遇见爱斯梅拉达时,扭曲的人性驱使他行为上的残暴与无礼。克洛德的禁欲与纵欲产生了极大的矛盾,这也是他以死相逼爱斯梅拉达的偏激原因之一。

  与克洛德相比,敲钟人卡西莫多就是一个正面例子。他独眼、驼背、跛足,外貌奇丑无比,被称为“愚人王”。克洛德收养了这个弃婴,他也成为了圣母院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因为先天的不足被人们所鄙视,但他那丑陋的外表下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他因在受刑时爱斯梅拉达的滴水之恩而勇劫刑场,无悉不料地照顾她。他对她的爱中有忠诚,也有隐忍与小心翼翼,卡西莫多为了保护爱斯梅拉达,却怕吓到她而选择睡在门外冰冷的地板上。他没有像克洛德一样的粗鲁,就算爱斯梅拉达一直被弗比斯所迷惑,但他还是在尽力护她周全,以至于追随她一同死去。卡西莫多的人性之美所闪耀的光芒足以透过那不堪的外表,但那不幸的人啊,却被教会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卡西莫多迫于养父,也曾劫持过爱斯梅拉达,但是与克洛德不同的是,卡西莫多最终选择了反抗,杀死了克洛德,坚守了自己的人性之美。

  克洛德有体面的外表,却内心腐朽;卡西莫多也许外表不堪,却内心美丽。外在的一切真假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唯有内在的人性会经过岁月的沉淀而更加清晰。一个人的美与丑,并不绝对。再美的玉也会有瑕痕,外表内心都很美的爱斯梅拉达也会被弗比斯所迷惑,终究接受不了卡西莫多的真挚之心。但是我们仍要努力弥补人性的阴暗面,使人性之美所闪耀的光芒穿透丑陋。

  《巴黎圣母院》中的人们,在教会主义的迫害下,没有一个人是幸福的,每一个人最终都以悲剧结尾。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塑造与生活影响极其重大,而环境又是由我们每个人构成的。因此,让我们一同唤起人性的美好,一起做出自己的贡献,这不仅是为他人,更是为我们自己。

  高中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三)

  在十九世纪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维克多?雨果可以说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他是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这部伟大的作品《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引起轰动效应的浪漫派小说,它的文学价值和对社会深刻的意义,使它在经历了将近两个世纪的时间之后,还是在今天被一遍遍的翻印、重版,从而来到我的手中。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她天真纯洁,富于同情心,乐于救助人。因为不忍心看见一个无辜者被处死,她接受诗人甘果瓦做自己名义上的丈夫,以保全他的生命;看见伽西莫多在烈日下受鞭刑,只有她会同情怜悯,把水送到因口渴而呼喊的敲钟人的唇边。这样一个心地高贵的女孩,竟被教会、法庭诬蔑为“女巫”、“杀人犯”,并被判处绞刑。作者把这个人物塑造成美与善的化身,让她心灵的美与外在的美完全统一,以引起读者对她的无限同情,从而产生对封建教会及王权的强烈愤恨。

  至于副主教克洛德和敲钟人伽西莫多,这是两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克洛德表面上道貌岸然,过着清苦禁欲的修行生活,而内心却渴求淫乐,对世俗的享受充满妒羡。自私、阴险、不择手段。而伽西莫多,这个驼背、独眼、又聋又跛的畸形人,从小受到世人的歧视与欺凌。在爱斯梅拉达那里,他第一次体验到人心的温暖,这个外表粗俗野蛮的怪人,从此便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和热情寄托在爱斯梅拉达的身上,可以为她赴汤蹈火,可以为了她的幸福牺牲自己的一切。

  这种推向极端的美丑对照,绝对的崇高与邪恶的对立,使小说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能卷走我们全部的思想情感。这也许正是浪漫派小说的魅力所在。

  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以极大的同情心描写了巴黎最下层的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们衣衫褴褛、举止粗野,却拥有远远胜过那个所谓有教养、文明的世界里的人的美德。互助友爱,正直勇敢和舍己为人的美德。小说中巴黎流浪人为救出爱斯梅拉达攻打圣母院的场面,悲壮、激烈、慷慨、惊心动魄,显然是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七月革命中巴黎人民显示的英勇精神和巴黎人民捣毁圣日尔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教府的事件。小说写到这里,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预言人民将起来捣毁巴士底狱,暗示了一七八九年大革命的爆发。

  高中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四)

  美丽而又善良的女神艾丝美拉达,和相貌丑陋却品德高尚的敲钟人卡西莫多,他们演绎着一段传奇,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爱斯梅拉达刚满16岁,她美貌绝伦、纯真善良,能歌善舞。她整个人的灵魂都是美好的。她有一只聪明绝顶的小山羊,小山羊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时时在我眼前浮现。她俩,合并起来,就像一幅多彩多姿的风景画。她们是美丽的化身。但这颗年轻火热的心却被腐朽的社会所禁锢了。原本她应有美好的未来,但最后她却以16岁的热情在这个世界消失了。每当想到这个人我都觉得很惋惜。我感叹命运对她的不公与不敬。同时我也看到了她坚强、忍辱负重的良好性格。

  卡西莫多的外貌其丑无比。“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巴,茅草似的棕色眉毛所堵塞的细小左眼,完全被一个大瘤所遮盖的右眼,那上下两排残缺不全,宛如城堡垛子似的乱入遭的牙齿”,把这一切综合起来看,我觉得他真是一位恐怖的野蛮人,我认为这世上不会有这么残缺的人吧。但人不可貌相。卡西莫多却有着一颗美丽、纯洁、善良的心灵。他喜爱艾丝美拉达,如同守玉般保护她。对艾丝美拉达的种种厌恶,他毫不在乎。我认为这是他最大的弱点,这也是由于社会的制度所造成的。她试图使艾丝美拉达远离一切伤害。但个人的实力是很有限的,最终他还是不能保护好她,也只好选择殉情。

  而整部小说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那位伟大的母亲。当巴特刚生下那个可爱的女儿时,她就对自己说:“女儿就是我的全部。”的确,她全身心地爱她。当吉普赛人将女儿抢走后,她悲痛欲绝,走进巴黎圣母院,当了修女。以后的每一天,她无时无刻不为女儿祈祷。她希望女儿能够平安、幸福。

  一只孩子的小鞋对她来说就是整个宇宙、整个世界。为了这迷人的鞋,她曾经对着天空恶意地诅咒、深情地申诉、虔诚地祈祷、悲伤地哭泣……。15年,这对一位失去儿女的母亲来说,每天都是第一天,哭声仍像第一天那样肝胆俱裂。当官带走她的孩子时,她的目光、她的呻吟,在人类语言的库存中我似乎找不到一两个字来形容来表达……巴格特对女儿的爱,是母爱的真谛,是奋不顾身地想为女儿做一切的情感的涌动。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美丑对比”。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即使源于现实生活,也被大大夸张和强化了,在作家的浓墨重彩之下,构成了一幅幅绚丽而奇异的画面,形成尖锐的、甚至是难以置信的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

  我一直思考着:为什么在追求欢乐的同时,隐藏着悲痛的灵魂,世道如此吧!在生活中总有艰难,总有困惑,也会有成功,更会有失败……

  高中读《巴黎圣母院》有感800字(五)

  雨果笔下酝酿的《巴黎圣母院》,巍峨壮美,在作者的心里,她是神圣的,是神的产物——“这是一个时代所有力量凝结的神奇产物,每一块石头都千姿百态,鲜明地显示了由艺术天才所统摄的工匠的奇思异想,一言蔽之,这是人的创造,伟壮而丰赡,赛似神的创造,似乎窃来了神的创造的双重特质:繁丰和永恒,庞然大物,见者无不震悚。”

  虽然没有真实的见过这座神圣的教堂,但是在《巴黎圣母院》中,在作者的深情描写下,就已经让人无限遐想。

  初次看完《巴黎圣母院》,只是仅仅知道了在巴黎圣母院中发生的一段浪漫而又悲哀的故事,但当自己真正去读这本书后,就会发现故事背后让人深思的含义,作者用比拟的修辞手法讲述了15世纪在法国,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克洛德,由于贪婪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的美色,指使卡西莫多掳走爱斯梅拉达,被上尉队长福比斯救,嫉妒的克洛德决定刺杀福比斯,并嫁祸于爱斯梅拉达,使爱斯梅拉达被判死刑,在行刑时被卡西莫多救走,藏身在巴黎圣母院,乞丐群体为救斯梅拉达而在巴黎圣母院与卡西莫多发生大战,可爱斯梅拉达却被克洛德残忍的绞死在巴黎广场上,卡西莫多愤然的将那个内心丑陋的克洛德从巴黎圣母院教堂的顶楼推下,最后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长眠于鹰山地窖中。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故事背后的真相,让人哀叹,委婉曲折的故事情节,让人永远都看不完,读不尽,书中人物的性格,结局,心理,无不在演绎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善恶美丑。

  世界上每一种事物都存在着利和弊,善和恶,相反的两面,非善即恶,有人总说世上的好人比坏人多,所以,故事中的坏人总是恶名昭彰,落的个悲惨的结局,而善良的人也会得到他们最后自己选择的结果。

  正如《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一样,她有着最旖旎的正面,也有着最丑陋的反面,她有着最炙热的灵魂,也有着最蚀骨的阴谋,她在东方的阳光下闪闪发光,也在西边落日之时成为最独立的残霞。

  在读完这本书后,想象着书中的场景——在飘渺的云雾中,一座硕大的教堂在云雾之中,在教堂的楼顶平台上,闪过了一幕幕的画面:身穿白衣裙的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达,在月光下和小山羊散步,敲钟人卡西莫多则远远地望着;丐帮男女老少为救爱斯梅拉达,开始攻打圣母院;从教堂上投下梁木石头,还将溶化了的铅水倾泻下来;在熊熊的火光中,石雕怪似乎都复活了,纷纷助战……


相关文章:

1.巴黎圣母院观后感

2.《巴黎圣母院》读后感2000字

3.巴黎圣母院读后感4000字

4.阿里铁军读后感

5.巴黎圣母院读后感1000字

2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