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

| 欣敏

《肖申克的救赎》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安迪含冤入狱,在狱中,他一直秉持着乐观的心态,但不管做什么事都往最坏处考虑,最终凭借自己的毅力和坚定的信念逃了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中生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5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生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篇1

奥斯卡获奖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肖申克明明是监狱,主角明明叫安迪·杜方,那为什么不叫《安迪的救赎》?

因为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肖申克监狱中的大部分人和大部分环境:安迪改变了监狱的图书馆,帮助许多囚犯考上了高校;安迪为囚

犯播放了德国女高音的天籁之音,令他们感受到片刻的自由与希望;安迪走后,他在监狱中的传奇以及他的逃狱成为了朋友们茶余饭后最喜爱说的奇闻。除此以外,安迪改变最大的是瑞德,瑞德从开始说“希望很危险,许多人会为之疯狂。”到片末“希望真是一件好东西。”安迪,在为自己的自由救赎的同时也救赎了瑞德的那颗凋敝的心,所以影片最后,好友俩在湛蓝的大海边相拥,让人感到热泪盈眶,因为比想象中多了一份救赎,因为比完满更完美。在救赎自己的同时,其他人真的没有一点影响吗?安迪和瑞德说:“No!”救赎自己,何尝又不是救赎别人。

希望是指南针,它带安迪到达了美丽的圣娜达卢:安迪用20——年的时间挖出了瑞德所说的“用620——年也挖不出的隧道”,爬过了瑞德无法想象的奇臭无比的下水道;希望是船,它带安迪和瑞德两位老友一同到达了美丽的圣娜达卢,瑞德那颗凋敝的心绽放出了光明与快乐。从一开始,安迪就找到了自己的圣娜达卢,所以他选择骗过所有人,装作喜欢石头和国际象棋,其实是为了扔掉挖出的石头;装作与狱警为伍帮忙,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寻找机会;买手槌为了雕刻国际象棋,其实是为了日后的自由。所以,找到了人生的圣娜达卢,下定决心为之努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有比在黑暗与孤独中堵上生命去挖一条“620——年都挖不出”的隧道更可怕的吗?有比在恐惧中爬过一条500码——相当于5个足球场距离的下水道更难忍受的吗?可是只有在经历了黑暗与污秽,你才能到达一个干净、光明的世界。

找的人生的指南针,到达心中的圣娜达卢!

高中生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篇2

应该是第二次看《肖申克的救赎》这个电影了,记得第一次看应该是在大一的时候,知道这是一部男人必看的十大影片之一,而且排名很靠前,就看了看。现在想想当时看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男主角很聪明,意志力很强,最后越狱成功。但是昨天静下心重新看了一遍,又一次被影片的强悍震撼了,震撼的不是华丽的场面,而是影片从不同的人物刻画出来不同的角色,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人性的各个方面的特质。现在从各个主要角色说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人物安迪

那么年轻的年龄已经是一个银行的副总裁,从入狱后帮预警和典狱长做账逃过国家税务,而且是合理的逃税,身上的才华无疑显露出来,试想没有金融方面的专业技能,他能走到那一步不得而知,所以我从他身上看到了我们工作中的所需要的——专业技能。

从安迪入狱后,他自己说他有个业务爱好就是摆弄些石头,所以向瑞德要了个小锤子说是打造雕刻些小石头,但从后半部分我们能看出来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凿洞,但是凿洞是多么困难的事,但因为他业余爱好地质学,发现了狱墙的结构一凿就掉大块,所以决定凿洞越狱,在这里我看到了另外一个点就是——业余爱好。

纵观影片前后,安迪的成功你会发现离不开一些人物,好朋友瑞德给他搞的工具,锤子,挂像等,通过自己努力在狱警和典狱长那换来的绿色通道和特殊待遇,及出狱后生活所需要的钱,从新来的汤米那里得知自己妻子死去真实原因等,从几个点里我们看到了——团队协作。

其实我们从安迪的身上都能看到一个标签就是——希望,原话为:心怀希望是件好事,也许是最好的事,心怀希望就永远有希望。记得中间他对瑞德也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要么忙着活,要么忙着死。这也是这部影片给我们最大的感触之一,用我们职场的话就叫——远景目标。

高中生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篇3

《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安迪杜德兰本来是大有作为的青年银行家,因为一桩命案的误判含冤入狱,在狱中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想办法筹建监狱图书馆、改造犯人、甚至每天挖一点隧道并坚持了19年终于把隧道挖通,重获自由。

人生时常都会有些挫折降临,任何人也不例外,面对充满挫折的人生,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生与死,本来是有很明显的分界,但是对于肖申克监狱里面的犯人来说,这条分界好像渐渐模糊了,他们任何行动甚至小便都要经过狱警的批准,被剥夺了大部分的人身自由。“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被体制化的人,被支配的人,和机器人何异呢,和半死人何异呢?

也许他们需要灵性的救赎,而救赎他们的人就是安迪。

高中生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篇4

高晓松曾说过:“一生纯良,不舍爱与自由。”小说将爱与自由,两个不同意义的词交织在了一起,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心怀希望,他会去自我救赎。而自由就是爱与希望的实现。

作者笔下的肖申克,是一个充满龌龊和肮脏的世界。这个监狱有着他隔绝人世的独立的生活,但是,这份独立,也恰恰成为了当时美国政治的一个缩影。一个未曾犯罪的安迪被抓进去成为犯人,而那些狱警,监狱长却做着偷税漏税等等一系列的不法行为。善与恶的界限也由此变得模糊模糊。

同样,这还是一个被严重束缚的,会令人失去自我地方。监狱长说过,“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当我们看到,那些出了狱,但却无法适应社会的人们最终自杀在自己家中时,那只被放生,但最终却饿死在监狱角落的鸽子时,我们都会明白,那份自我和独立的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在决境中不轻易被打倒,在过错中不轻易迷失,自我勉励,自我救赎。心怀梦想,方能召唤希望。

高中生肖申克的救赎读后感篇5

当你跟别人谈论电影的时候,让其说出自己喜欢的一部作品的时候,很多人答案相同的那部作品,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好的作品,值得你去好好再看一遍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无疑就是那样的一部作品,上映至今点击量过几百万次,而且是一部你可以反复看几遍不会觉得腻的电影。

我在很早之前就看过这部电影,记得在一本书中看过这样的一句话,当你太年轻的时候,就读了它或者看了它,以为是“读过了”或“看过了”其实是“错过了”太年轻的时候,有些东西是看不出或者读不出味道的,当你到了需要它的年纪的时候,却没能再次跟它相逢,这是一件遗憾的事,当年看了这部影片就觉得情节安排的有新意,有意思但对里面的深意一点没有感觉,直到再此看它,才觉得当时忽略了好多的感受,今天想要来分享一下。

错误的时间里对的人

故事围绕的一起谋杀案展开,影片精彩的地方也正在此处,一个无辜的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可以说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锒铛入狱,从而在高墙铁窗下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安迪这个年轻的银行家,冷静的看着这一切,在本不该自己存在的世界和时间中生存,可虽然在错误的时间里,但他却是对的人,所以他会为修理屋顶的狱友申请啤酒,在肖申克的监狱里从来么有过的,他会为狱友申请扩大图书管而积极写信,他会问死去胖子的名字,虽然别人觉得无所谓了,他会将门锁上给所有狱友放莫扎特,即便会关禁闭,可这一切都是一个对的人该去做的,虽然力量微不足道,可依旧给灰色的监狱带来了一丝丝色彩,当然他也在赎罪,他说他也有罪,虽然抢不是他打的,但是他不善于表达的性格将自己的妻子逼走了,所以他在错误的时间里在救赎自己的错误。

对的时间里错误的人

影片的叙述是瑞德的旁白声,故事的开头就是瑞德申请假释又被拒绝,从这个满眼期待的中年男人身上你能感觉到他多希望可以顺利通过,这个男人已经在这里关了三十年了,他太渴望出去了,曾经有一个对话是他和安迪询问对方是否是无辜的,当时安迪说自己没有杀害自己的妻子像别人一样是无罪的,然后转而问瑞德,瑞德说我可能是肖申克这所监狱里唯一有罪的人,他关押在监狱里属于罪有应得,他的过错让他属于这里,在这里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了老头子,他在这里赎罪,最后一次假释的时候,他说了很多内心的话,有一段我记忆很深,他说他很想跟当年那个年轻人讲讲道理,可是他发现那个年轻人已经不见了,只剩下现在这个老头子,无奈和悔恨也许都有吧,有人说经验和忠告的最大的意义就是把它告诉其它人,所以才有他能在很多人以为布鲁斯疯了的时候说出他只是被体制化了的核心。

体制化下的所有人

对一个人最大的惩罚真的就是剥夺他的自由么?我觉得最大的惩罚恰恰是剥夺你一切自由后,让你适应和习惯这个所设计的环境,从而不再有希望,布鲁斯死后,瑞德说过这样一段话,你刚来的时候你很痛恨这些高墙,但慢慢的你就适应了这里,再后来你开始依赖它,离不开它,当你获得自由后,反而适应不了真正的生活从而选择自杀,也许这才是监狱存在对人最大的惩罚,让你在体制化下生存,从而改变你,瑞德帮助典狱长洗钱,他利用社会系统的漏洞杜撰出一个人,他曾跟瑞德说过他在外面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就像一个旗杆,变成骗子之后才来到监狱,这里竟然会改变了自己,很讽刺的对话,体制化下的所有人是否还有出路?

我想电影里已给出了很明显的答案,我想那就是希望,希望是一颗种子,让人可以忍受一切煎熬,甚至战胜死亡,当瑞德在想回归到体制化下的时候它则是瑞德脑子里唯一放不下的东西,它慢慢的被植入慢慢的在发芽,让瑞德真正体会到自由人的感觉,可以为了希望去追寻,哪怕跋山涉水,但依旧充满喜悦,体制化对有希望的人来说没那么可怕,可怕是你的内心失去的希望,有希望是一件美好的事,哀莫大于心死,心不死,一切就都还没有结束。

26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