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读后感600字

| 诗诗

《出师表》读后感600字如何写呢?山感地恩,因成高峻;海感溪恩,因成浩瀚;天感云恩,因成辽阔。“投之以李,报之以桃。”“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出师表》读后感600字5篇,希望大家喜欢!

《出师表》读后感600字篇1

《出师表》是诸葛亮分析时局,把握战机向蜀后主刘禅提出的出师攻魏的意见书。作者在表中反复劝诫刘禅要继承先主遗志,励精图治,严明法纪,以完成兴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表现了他伟大的抱负和忠于蜀汉的决心。文章以其超人的忠诚自然流淌出至诚的语言,感人肺腑。读罢《出师表》,掩卷深思,一位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仿佛就站在面前。

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肩负丞相之任、深怀托孤之情和忧虑国事之心,表达了他对蜀汉政权的忠诚,并以此来感动群臣,激发后主,报答先帝之殊遇,完成先帝之遗愿。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他“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他“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他还要“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读罢此表,不由让人心潮涌动。而此时的蜀汉,国力贫弱,后主昏庸,北方未定,汉室未兴,可谓内外交困,忧患深重。此种情势,要想实现先帝之遗愿,匡复汉室,何其困难,这位两朝老臣心里不可能不清楚。那么,是什么支撑着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呢?——是忠诚,他对蜀汉政权的赤胆忠诚。

“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故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这是《出师表》中的一段话。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一生肝脑涂地,为刘备出谋划策,使刘备能够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回顾中国历史,忠诚美德久远传唱。屈原悲愤交加,自投汨罗,是忠诚;“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是忠诚;苏武杖节牧羊,是忠诚;赵子龙乱军救孤,是忠诚;魏征直言进谏,是忠诚;杨家将血染疆场,是忠诚;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是忠诚;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忠诚。尽管历史上的忠诚可能会带有某种局限,但忠诚的精神却一直为人们所传扬。忠诚,往往是民族气节的表现。

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倒下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忠诚的篇章。和平建设时期,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张云泉……他们用共产党人的坚毅和刚强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们的使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的忠诚没有惊天动地的炮火,没有铁骨铮铮的誓言,只有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的平凡工作。试问,天地间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忠诚更伟大更崇高呢?

忠诚是用青春兑现的诺言,是用生命履行的责任。让我们做一个忠诚的人,一个忠于感情和事业的人,一个忠于国家和人民的人。

《出师表》读后感600字篇2

诸葛亮一道《出师表》,字字珠矶,句句明志,除显露出他无与伦比的智慧之外,亦不难看出,他拥有一双慧眼,“慧眼识英才”。“侍中、侍郎郭攸之、费柿、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圈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由这些评断中肯的荐举来看,诸葛亮平日就十分看重人才,对所任之人的能力了如指掌。因此,他才能在出征前为后主做好周到的安排,使宫中营中俱有所托。刘备早亡,阿斗无能,如果少了用兵如神安天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诸葛亮,蜀中的百姓便不能安居乐业了。

诸葛亮曾有一比:国家如房,人才就是支撑之柱。顶梁柱要选用好木材,政府官吏也要选拔正直的有才之士。想当初,诸葛亮就是在刘备求才心切,以师礼相敬的情况下才出山相助的。而自出山后,诸葛亮推贤举能,不拘小节,对人才诚意相待,从不仗势压人,也极少用人失当。从政二十余年,稳定西南的少数民族,使西南的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维修了都江堰,保证了农田灌溉,使熬制井盐和制造蜀锦的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尤其是在联吴抗曹,人主蜀地的大小战役中,诸葛亮屡建奇功,帮助刘备终成大业。蔑萌关一战,人皆言黄忠、严颜老矣,难当大任,惟诸葛亮知其宝刀不老,果然成功。犹亭战后,刘备病逝,蜀中势单。诸葛亮听笑声识邓芝,遣芝入吴,与昊国重修旧好。邓芝据理力争,终令孙权信服,并不负所托,带回了张裔。

张裔,成都人,原在刘璋统治四川时任司马,刘备攻人四川后,命其为巴郡太守,可惜被益州豪强雍间和孙权掳去。诸葛亮爱才,命邓芝交涉,终于要回张裔。回成都后,诸葛亮即凭张裔的学识、才干任命其为参军、从事。后诸葛亮带兵北伐曹魏时,全仗张裔与另一位被诸葛亮救回并重用的相才蒋碗代掌蜀汉政事,解除了后顾之忧。因此,蜀中虽然常年征战,却仍然治理得井井有条。

诸葛亮之功,一言难尽。若没有诸葛亮,多少将士会怀才不遇!可惜斯人已逝,惟留恩泽,万代景仰。

《出师表》读后感600字篇3

《出师表》可谓千古名篇,是诸葛亮北伐之前,写给刘禅的奏章。上学的时候,只是把它当做顺口溜一样来背诵,却从未真正闹懂文章的深意。如今再读《出师表》,才知道为什么它会被千古传诵。文章往往是人的思想与灵魂的写照。细读《出师表》,我才体会到句句都是肺腑之言,其用情之深,用心之苦,渗透在字里行间,让人为之动容。读完《出师表》,也让我对诸葛亮其人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从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朝廷政治的担忧,对国家命运的牵挂。接下来诸葛亮所做的通盘的安排,详尽周到,可见倾注了很多心血。文中处处流淌着诸葛亮的报国之志,以汉室之隆为己任,希望能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体现着诸葛亮忧国忧民的爱国深情。

临行前诸葛亮所做的统筹安排,自上而下,从宫中到府中,从军中到营中,细致稳妥,井井有条。规范制度,举荐良才,对刘禅一片赤诚。诸葛亮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用人之道。古来帝王犯错往往不是帝王本人的思想问题,而是因为他们亲近了小人。小人在身边,就会不由自主的走了小人之道,最终招致损失。诸葛亮以史为鉴,尽进忠言,用心良苦。所有这些都辉映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见解和不同凡响的政治才华。

诸葛亮有着敢于担当重任的英雄气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临终托孤”,所有国家的大事都由诸葛亮一人承担。诸葛亮毫不畏惧,也不退缩,勇挑重担,而且把这些看做是自己的责任。认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诸葛亮的忠勇豪情就算是在今天也应被视为楷模。

诸葛亮不慕荣利,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之所以跟随刘备“以驱驰”,完全是因为刘备“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孙权和曹操当中任何一方都比刘备势力强大。当初刘备没有自己的地盘,没有自己的军队,寄人篱下,落魄不堪。如果孔明想要荣华富贵,高官厚禄,恐怕不会选择刘备。孙权和曹操也都招贤纳士,求才若渴,如果诸葛亮前去投奔,定会受到更多优待。然而,让诸葛亮一生感念的,却是刘备最初的一份知遇之情。诸葛亮对刘备忠心耿耿,肝胆相照,虽为一介书生,却也堪称为重情重义,侠肝义胆的忠义之士。

诸葛亮不仅是一个超群的智者,他的无私奉公的高尚品质也令人钦佩。文章之中诸葛亮反复表明自己的报国之志,拳拳之心溢于言表。只可惜蜀后主刘禅昏庸无能,贪图享乐,即便是诸葛亮再怎么恪尽职守,殚精竭虑,也扶不起那该死的刘阿斗。诸葛亮只能抱恨九泉,留下千古遗憾,令人叹惋。

《出师表》读后感600字篇4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千载之下,重读《出师表》,仍不禁为诸葛孔明的忠义所震撼,为他的遭遇而扼腕叹息。近来易中天讲“三国”,把“三国热”又推向一个新的高点,我也来谈谈浅见吧。

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在《三国演义》中已经快被描写得接近“神仙”的水平了,功高盖主啊,刘备倒是深知诸葛亮没有什么“打猫心肠”,放心的把江山交在他手中。面对刘禅这个毫无君主资质的主公,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最终也没能为蜀地带来什么长治久安,如果诸葛亮真的篡权夺位,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呢?有姜维,有费祎,应该比在刘禅手里好得多吧,虽然为天下文人所不齿,可是象曹操那样的人不是也有很算多人去投奔、去依附吗?诸葛亮当蜀郡之主,哈哈,想想也叫人兴奋啊!可惜,诸葛亮永远也不是司马氏,永远突不破文人的大防——忠。他的忠也应该有愚忠的成分在里面吧。其实,他应该忠于人民,而不是忠于君主,更可怕的是忠于一个死人。计划没有变化快,死守着对一个死人的承诺,对现实的生活来说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危险!!!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是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实现刘备的遗愿了吧。以诸葛亮的才华与聪慧,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人无完人,诸葛亮也确实有不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实在是无愧于一个值得千秋赞颂的人。

越想越远,就此搁笔了。

《出师表》读后感600字篇5

“知恩图报”四个字从古至今有无数先人诠释,他们给我们上了宝贵的一课。《出师表》里的诸葛亮忠心耿耿,因为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不介意他草民的身份。为了报答刘备,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刘备驾崩后,本可以取而代之,却不忘恩情扶持阿斗。刘备三顾茅庐的恩情,对诸葛亮的白帝城托孤,诸葛亮终是不负所望,报了那恩情。这份信任与感恩的心不仅给了当时的人留下感动,也让我们为之震撼。反观,历史中也存在忘恩负义的人。春秋时的晋惠公夷吾便是一个例子。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秦穆公便帮助夷吾继位。夷吾承诺过割河外五城作为谢礼赠与秦国,然而夷吾成为晋惠公后就反悔了。后来,晋国闹饥荒,民不聊生,仓廪空虚,晋惠公便向秦国求救。秦穆公考虑到晋国子民便不计前嫌,帮助晋国熬过了饥荒。而当秦国闹饥荒时,晋惠公明明堆着粮食,却拒绝救济秦国。虽说春秋无义战,可当时诸侯之间的基本信用还是有的。哪怕时至今日,这种行为也是令人不齿的。

在古今中外,无论是籍籍无名还是闻名遐迩,他们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们无愧自己,无疚他人。提起感恩,我便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史蒂芬霍金先生的五句话,“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毕生追求的理想,我有爱我的和我爱着的亲人和朋友,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是的,不管贫富贵贱,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我们没有感恩,便会淡化中国以血缘为纽带的“人情”社会特征,缺乏默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日渐疏远。我们可以没有财富、地位、名誉,但我们一定要怀有感恩的心。虽然它不能给予我们物质上的满足,但他能给我们无价的财富,那才是最重要的。

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带着感恩的心出发,感恩那些曾经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感谢老师,是他们带领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感谢父母,让我们从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感恩朋友,是他们和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感恩他们,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出发吧,让人生的航线驶向远方。带着感恩前行吧,让漫长而辛苦的生活,因为感恩充盈着快乐与幸福。


277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