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

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

| 小龙

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精选5篇)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问世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了后世中国小说创作的典范,《水浒传》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长篇文学作品。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精选篇1)

鲁智深是特别突出的一个。

他救了流落异地的穷女子金翠莲,救了赵员外的女儿,为了朋友林冲妻子受辱,他又要打不可一世的高衙内三百禅杖。全不要报答,也压根儿不想报答,甚至不计较生命的得失,只管"遇酒便吃,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

他对待林冲的情义,尤其让人铭怀。野猪林里,从薛霸风声飒飒的水火棍下救起林冲之后,鲁达有一段向林冲叫着说出的话,话中有几个字,催人泪下--"兄弟,俺自从和你买刀那日相别之后,洒家忧得你苦……见酒保来请两个公人……以此洒家疑心,放你不下……洒家见这厮们不怀好心,越放你不下";及至林冲问他今投何处,鲁达又是:"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一个"忧得你苦",连着三个"放你不下",其情如瀑,凿石裂空。

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精选篇2)

上了二年级以后,我读了不少的课外书,但是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水浒传》。直到现在每每想起武松打虎那一章节,我依然久久不能平静……

武松在回阳谷县的路上路过景阳岗这个地方,他看见一个小酒店,上边旗帜上写着“三碗不过岗”,意思是他们店里的酒是好酒,一般人喝上三碗就醉了。可是武松一下就喝了十八碗,仗着酒劲要上岗,酒保告诉他前面山岗上有老虎,武松不信……武松摇摇晃晃的上了山,见一块大青石,便在大石上休息了一会儿。这时忽有狂风刮来,回头却见一只吊睛白额大虫(大老虎),已落在背后。读到这时我的心都悬在嗓子眼里,眼睛急急的往下赶紧看,只见武松急忙一闪,闪到老虎背后,老虎见没扑着武松,便前爪一搭地猛吼一声,武松又闪到一边,双手抡起哨棒,用尽全身力气一棒击去,不料打折了旁边的树杈,哨棒一折两段,老虎咆哮,再次扑来,我看到这儿时真是扣人心弦,惊心动魄,让我好不担心武松的安危……武松这时却丢了半截哨棒,赤手空拳就势按着虎头,把虎头直往土里按,又举起拳头猛击虎头,终于把老虎打瘫了……看到这儿我终于是长出一口气,深深为武松折服。

我最羡慕武松那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而且遇事临危不惧,机智勇猛,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我要向武松那样,把学习生活中的“拦路虎”,一一打败,争取做生活的强者!

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精选篇3)

“各无异心,生死相托,替天行道,保国安民,若有存心不仁者,天地不容,神灵灭顶。”——《水浒传》

“死去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元末明初,世事黑暗,病态张狂。这乱世之中一举人因替穷苦之人辩冤纠枉辞官起义,却因领头人居功自傲,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愤然浪迹江湖,与世隔绝。

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怀着满腔的热忱与悲愤,施耐庵遇到了同样处境的知己罗贯中,开始了水浒传的创作。

可能你会惊叹,这不过是从民间搜集来的故事性强的小说罢了,凭什么跻身中国四大名着?这可不是空有虚名啊,你看他描写水功了得的浪里白条:“那人把竹篙一点,双脚一蹬,那条船便像箭似的划向江心,两只脚把船只一晃,便船底朝天,两人全落入水中。”,“点”,“箭似的”,“一晃”,写出了张顺的灵活敏捷。相反,你再看陆地上称霸的“黑旋风”:李逵大怒,脱下布衫,双手一架,早抢了五六条竹篙在手,好像扭葱一般扭断了。”这“扭葱一般”,让施耐庵传神的文字功底深入人心。当然我读这作品也常会有疑议:如文中“妖术”一次在吴用口中频繁出现;如“武松打虎”那一章脍炙人口的故事,那吊颈白额大虎当时又饥又渴,跃起必高人数米,武松是怎样在醉酒的情况下抓住它头上的皮毛把它硬摁下去呢?我也知道武松的勇猛好战,但这段佳话在人民口中可渐渐成了神话。

事实上施耐庵是在愁家,愁国,愁天下的烦躁下能写出如此传神,把各种故事、人物个性融合地天衣无缝,在当时的文化水平来说已能鹤立鸡群了。我常常会努力想像鲁迅一般从他浓重的笔墨中看出一些词来。鲁迅从教科书里看出了满是“吃人”的词,而我从施耐庵的书中看出满是“胸怀”的气魄。那一幕幕细到每一个动作的打斗让人俯首称妙;那“及时雨”宋江喜欢结识英雄好汉,仗义疏财,对有本事的人无论贵贱都好好款待,以此名扬四海的胸怀和后文不记前仇,善心待人的性格和亲密和气的领导气概都像极了施耐庵自己,我想每一个在写人物文学的时候,都会或多或少的体现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创建人物属性的时候,都会出现自己的影子,而宋江就是施耐庵憧憬的、那个如己所愿的、能得到用武之地另一个的影子吧。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宋江挥笔一书,挥出了如此“落草为寇”的气概,如此昙花一现却现得轰轰烈烈的梁山好汉。

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精选篇4)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他在艺术上获得的杰出成就不容否定,百年来屹立文坛不倒。它真实地描写了宋代农民起义发展、壮大和失败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以及统治阶级的罪恶。全书围绕了“民逼民反,替天行道”这个主题,歌颂了书中英雄人物的正义、勇敢和热情。

书中人物个个形象鲜明。一百零八位好汉逼上梁山大聚义,有些人是因为正义,要替天行道,而有些人却是因为政府的昏庸统治,使他们不得不反抗。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起义中,在厮斗与血拼中,我看到了忠义。

这些好汉也是与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也会怕死,可是他们有强烈的正义感,为了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做出正确的事,他们可以奋不顾身,可以舍生取义,他们的生命是为了奋斗、为了维护正义。为了正义,为兄弟们两肋插刀、赴汤蹈火;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在邪恶面前宁死不屈,置生死于度外。为自己内心的那份信仰忠心耿耿,去付出一切,难道不是现在我们所缺失的吗?如今的社会,忠义已经在不断地流失。是的,科技很发达,生活很富足,可是这又能怎样?人与人之间的猜忌、怀疑、利用,朋友之间相互迫害、口蜜腹剑,只为了满足自己对物质的需求。那千百年前普通老百姓就懂得坚持正直的忠义去了哪里?这些人可能一无所有,可能不得不颠沛流离,可只要他们的信念还在,就会给予他们一种安定感。故事到了结尾,还是失败了,大家各奔东西,死的死,伤的伤,令我不禁有些伤感,掩卷深思。

时代不同了,正义已经不能用武力解决了。在法治时代,我们不能像书中一样野蛮残酷。实力是维护整体、替天行道的基础,而这个实力,需要我们努力学习,运用从聪明才智去开拓创新,尽力为社会做贡献。适当的隐忍,厚积薄发,抓住机遇去追求心中的信仰,还要培养自己宽广的胸怀,敏锐的洞察力,全面发展自己,去执著坚守忠义!

水浒传第四回合读后感(精选篇5)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心在山东身在吴》是明代小说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写了宋江被发配到江州后的忧郁心情,表达了他想要实现其“凌云志”的迫切愿望。这也是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小片段。

《水浒传》乃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生动详细地描画了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他们各怀绝技、性格鲜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赛霜骏马骑狮子,出白长枪掿绿沉;管军提辖使青面兽杨志:雕鞍玉勒马嘶风,介冑层棱黑雾蒙;青衣道人入云龙公孙胜:青罗伞盖拥高牙,紫骝马雕鞍稳跨……一百零八将,从性格到长相,个个千差万别,可无论是独一无二的配装,还是战场上的雄姿英发,似乎每一根汗毛都散发英雄的光芒。及时雨宋江、矮脚虎王英、小温侯吕方……这些朗朗上口的称号,尽显他们独特的好汉气概,又让人过目不忘。然而这些英雄都有着共同的本色,那就是忠义两全。

忠,是什么?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说到忠,在这一百零八位好汉中,李逵对宋江可谓是忠心耿耿。小到宋江想吃鱼,李逵就为他去抓。大到宋江要攻城池,李逵为他两肋插刀。虽然最后是宋江杀死了李逵,但我知道,李逵始终是无怨无悔。因为他知道,是宋江带领着其余的一百零七位英雄走上正确的道路。于情,于理,这位黑大汉的忠诚,就像一把烧得滚烫的铁钳,深深烙在我的心里。

义,又是什么?义,谓天下和宜之礼。一百零八位英雄中,可谓个个都是讲义气的好汉。他们为朋友赴汤蹈火,把生死置之度外,就是因为一个“义”字;他们为民除害,出生入死,就是因为一个“义”字;他们为国抗辽,奋不顾身,还是因为这个“义”字。“义”虽然只有三画,但这是英雄们用生命与鲜血写出来的。虽然他们最后没有把忠义发展到极限,尽心报国,英雄们或生、或死、或虏、或别,但是,煞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子尚依然,谁都没有办法挽回历史的悲剧。

读完《水浒传》,眼中、耳中仍然都是英雄们在谈笑风生,看着他们为自己的理想奋斗是多么令人羡慕。做一个家喻户晓的盖世英雄,应该是每一个男子汉的梦想。但是在危难中救济人这样的事情,除了警察、消防员、军人,不是谁都有机会,谁都能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足够的勇气,更没有一命换一命的决心。

作为一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做盖世英雄时机还未成熟,但是努力做到忠义两全绝对可以。怎么做到忠义两全呢?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忠于祖国,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遗志。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不需要像李逵那样一命换一命,需要我们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比如:在公交车上心中有他人,不霸坐,会谦让,不做“霸占他人座位的博士哥”;在学校,对待同学真诚礼貌,学习实事求是;在家里,孝顺长辈,体贴家人……总之,爱国、诚信、友善,是我们小学生的英雄本色。

375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