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友吧 > 读后感 > 名著读后感 >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

| 小龙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精选5篇)

道德经是我国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的老聃所作。读完道德经,你有写过道德经读后感?相信它会给你带来许多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天长地久”、“上善若水”,很早之前就对《道德经》中这些句子耳熟能详,但是一直对这些话“不求甚解”,困惑不已。对《道德经》总是望而却步,只在不同的场合读过一丁点片段,只能算是惊鸿一瞥,管中窥豹,难以谈得上有什么深刻体会。上《政治学》时,楚老师为我们列的13本必读书目中,中国的经典读物有三本:《论语》、《孟子》《道德经》,这些文章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之作,治国教材,不得不认真拜读。“明德人生导航计划”启动后,我们与人生导师张学长达成共识---集体阅读《道德经》,并将其思想和公共管理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这对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道德经》内容艰深晦涩,语言精练而思想深刻,本人文言文水平不高,因此阅读过程中经常感觉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道德经》流传千年,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解读,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处境,到现在,在国学热的大潮中,对《道德经》的研究如火如荼。文章版本可谓千奇百怪,多种多样。我看的是北京燕山出版社版的,是在北大的周末书市上买的,和《论语》、《孟子》三本十元,买来之后,认真的看了两遍《论语》,正在看《孟子》和《道德经》。目前看到第十九章,还不到四分之一,都好像似乎没有真正看懂。下面就简单说一下似懂非懂的感受。第九章中,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拿的多了装不下,差不多够了就行了;揣的东西太多凸起来,不可能长久,大家都会发现。满堂的金银玉石,是守不住的,富有高贵但却骄奢淫逸,就是自己惹祸上身,咎由自取。大功告成,全身而退,这才是天道。启示我们对待物质享受时要适可而止,秉持“中庸之道”,要懂得进退自如。这使我想起了我国政界的“59岁现象”,有一些有作为有追求的好干部,在光荣隐退之际,经不起物质诱惑,抵挡不知内心不良思想的蛊惑,廉洁一生,糊涂一时。诚然,这与我国官员的考核的激励体系有关,我国的官员体制中,有大量与职级职位匹配的福利待遇,不能随着官员退休带走。在法治建设不健全,人们思想价值体系混乱的年代,会浑水摸鱼游走于制度缺陷的人如日中天,而严格遵守规则办事的人则很难有所作为,在这种奖劣惩优的体制中,官员大多自身难保。需要有机会,同时也需要有动机,前者是制度环境,人人面对的制度约束一样,权力不同的机会就有所不同,如果你洁身自好,没有的动机,那就不会侵蚀到你,这就是为什么政亡人息的封建王朝末期,总有一些道德高尚、为民请命的清官和青天。从这个意义上讲,老祖宗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物质追求适可而止,进退自如才是王道。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2

最近我在看一本十分富含哲理的书——《道德经》,要物体享受就得靠钱,而要精神享受就得靠道,道家讲究天人合一,神游太虚,而道德经就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

道德经全书仅五千字,但字字珠玑。就拿第一句话说吧:“道可道,十分道。”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能说出来的道,便不是真正的道了。但你理解深刻含义吗?道德经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楚国有一棵大树叫“朝生”,对他来说,四千年只是一个春季。在越国有一只神龟叫“暮菌”,对它来说,四千年可是是几个时辰而已。但人们却认为彭祖寿命长,活了八百年,但他跟“朝生”,“暮菌”比,岂不是寿命极短?如果人们在远古指天叫“夷”,指地为“希”,那此刻天就是夷了,地就是希了。所以他告诉我们,名称是虚无的,不要去强求等级名称,顺其自然不是更好吗?看,短短一句话,竟能够有如此深奥的道理。

道德经中还记到,老子在写完道德经交给尹喜,出关之前曾跟尹喜说:“你读完后,要把道德经全忘了才行。”这更是出乎常人意料,应当牢牢记住才对呀!正因为文字把深理束缚住了,所以要把文字忘了,才能见到深理。

六祖惠能身为住持却不识字,但他却说:“我用手指月亮,你要看的是月亮,而不是我的手,我的手是用来指导你看月亮。”的确,文字只是用来衬托深理的。

此刻,体会到道的博大精深了吗?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但它却看不着,听不着,闻不着,摸不着。只能用心体会,而道德经便是这么一本体会道的工具。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3

这些年的尔虞我诈,阴谋算计,我的灵魂都已经浮躁起来了…那些理想、抱负之类的高尚,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

虽然知道这是奋斗路上的必经过程,但我还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让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经》我已读过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详,但以前太浮躁,总不能细品其中之韵味……这些天来终于静下心来真正的沉浸下去,才发现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满载宝藏,放下成见,唾手可得!但其广博与深奥,却让你发现自己的浅薄与不足!

这是哲学的力量,它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却高于一切之上!因为它能让你的心灵真正的强大!不为光怪陆离的表象所迷惑!直达事物本质!正如老子所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尽力使心灵达到极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通过观察万物往复,透过其纷纷芸芸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质,心灵便会宁静,这种宁静不是静止不是消极,更不是终止。而是在认识根本规律后的等待!等待万物并做的时机,这样的人无所不包,无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

《道德经》有如黄钟大吕,一下下的将我心头蒙尘震落……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4

16日——20日,我参加了在杭州万松书院正谊学堂举办的《道德经》妙解公益夏令营,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一章——以水为师,观水悟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水的品质。你可能会说:水有什么品质?有什么好学的?现在就让我给你讲一讲吧!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向高处流还是低处?你一定会说:向低处流。是的,我们要学习水的谦虚和谦让,假如在向下流的路上遇见一块大石头,水有撞上去吗?没有。如果撞上去,岂不是以卵击石吗?水是绕开了它。你可以去好好体会。

人体也需要水,人体百分之七十都是水。如果地球上没有水,我们人类能活过一星期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还会有生命存在吗?所有的蔬菜等植物也需要水,不然也会枯死。水还可以帮我们清理厕所,清理我们不喜欢的污垢。但水并没有要求我们给它回报。这种舍已为人,不求回报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水资源。比如:做环保酵素。那怎么做呢?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用一斤糖,3斤果皮垃圾(要选择新鲜的.),10斤水,比例1:3:10,放入瓶罐内混合在一起,放在阴凉的空气流通处,要记得每天都要放气,不然发酵过程中瓶罐内产生的气体会把瓶罐顶开,发酵3个月后就可以使用了,当然6个月以上最好。你试试吧!可以用来清洁家具,浇花等等。

通过学习《道德经》,让我懂得了水的品质,我们离不开水,我们就是水,因为我们是大自然的一份子。

道德经读后感1000字篇5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作,是道家思想来源也是世界上除《圣经》以外被翻译的最多的经典名著。通过为期一年的学习,我对道家少私寡欲,知足不辱等境界有了更深的体会,以下是我的感悟。

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如书中所说“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是说人们相互之间各干各的事彼此之间并无交集,只有附近的鸡犬之声能够听到。老子希望国家按照小农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自给自足且不需要社会交际,以此来避免人本身的私欲以及一切能导致国家破裂的消极情绪。如果我们单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无为而治貌似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平凡未尝不是一种幸福。随着我们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生活的幸福指,而少私寡欲生活过得平平淡淡,没有大起大落,有一颗平静的心其实对于大多人来说是一件好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善良的人就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人们所讨厌的`地方但是更接近于道。高尚品德的人做有利于众人的事而不与争,处在卑下的地位但他的做法是值得人们尊敬的。我们生于这样一个快节奏的世界,有时候可能需要保护自己而不得不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可是我想说,帮助他人保持谦卑的态度也未尝不可,也许你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回报却是无穷的。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句话是说把自己当做天下,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他了:把天下当做自己的生命来爱惜,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了。我们中国目前仍处于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还有很长要走,而我们正处在国家的顶端,我们需要为国家的利益不懈奋斗,贡献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力量。“少年强则国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系统,它通过做人处事以及治国方针向我们阐述了我们应该保持己身,且长且久等道理。我们生于一个从面对面交际向全面字化科技化互动的过渡时期,所以我们更需要坚持《道德经》里做人处事的道理并且沿袭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使之始终保持我们中国的特色甚至引领世界。

377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