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篇范文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正与它超凡脱俗的名字一样。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776885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1
偶然收到一条朋友的信息,才发现已许久没有联系,突如其来的关心让人觉得温暖。不自觉地想起初中的生活,彼此形影不离的那段日子,平凡而冗长,却依然清晰无比,甚至是每个细节。
很早就读过鲁迅的《朝花夕拾》,文中描绘了许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经历。当读到《范爱农》中的一段:“从此我总觉得这范爱农离奇,并且很可恶。…第二天爱农就上城来,戴着农夫常用的毡帽,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在书上踌躇满志的鲁迅,原先也像我一样,在那个纠结的年龄里,对范爱农又爱又厌,正如我们那年为一颗糖而与好朋友争吵,继而又在好友安慰中与她深深拥抱。
“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们在那里弹琴……”当这些字句映入眼帘,我仿佛回到了自我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小时候也许就是这样吧,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么都会触动我们甜甜的笑。或许每个人都在回忆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光吧。即使是以往的不开心,也会因为时间的流逝,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色,仿佛当下的生活永远比不上过往的岁月。
每个人都拥有不一样的过去。正如黄磊说,“你在某个午后看见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阳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明白他经历过什么,你哪能明白他的一生。”《朝花夕拾》或许不仅仅是鲁迅写给读者看的,更是写给他自我看的。可读着读着,又觉得它不仅仅指引我们体会鲁迅,更让我们回味自我。
于是本不该是朝花夕拾的年纪,却也有许多值得回忆的片段。
然而,总有人说人不能活在过去,活在回忆里。我也懂得,人应活在当下,活在今朝,活在自我的阳光里。所以,“朝花夕拾”过后,能做的,仅有把握当下的时光!
#810984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2
在暑假的时候,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书中写的是鲁迅以前的回忆,内容主要是作者对当时旧社会的批判,也体现了鲁迅先生写文章的语言特点。
在这本书中有十篇文章,其中有的写的是作者的童年,有的写得是作者的青年,作者几乎把自己的一生写进书中。有些故事读起来会有一丝亲切感,就如作者的《五猖会》,在“我”正准备去看庙会的时候,父亲却让“我”背书,现在的我们身上是不是也会有相同的事情发生呢?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我才觉得父母的这种行为是不是没有顾及孩子心理的感受呢?
在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长妈妈,虽然让晚上的睡相不好,而且还爱说别人坏话,但她还是有优点的,如“我”和她聊到长毛的时候,她的精神,“我”甚至对她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虽然这敬意越来越薄,在长妈妈的身上,我深深的体会到了当时的社会的妇女的形象。在现在的社会中虽然也有这种“反面”形象,但已经很少了。这也是当时封建社会留下的后果。
在这本书中,我不但见到了一些旧社会的坏风气,还有一些值得我仍然学习的地方,就如书中的藤野先生,他是鲁迅先生从医时的老师,他为人非常的严谨、认真。在“我”的笔记中,他都会帮“我”勾勾画画,有一点错误他都会改出来,这也使“我”对他充满了敬意。而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总之《朝花夕拾》向我们揭示了当时旧中国整体社会现象,落后、愚昧。也激励我们珍惜今天,更好的去创造明天。
#365196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3
我一直认为文章的写作与那个人对于将要写作的事情的情感有关。只有表达出情感,文章才有灵性,文章才真实。《朝花夕拾》中的每一篇文章,人物都非常真实,那也离不开鲁迅先生对文章中人物的情感。
《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分析鲁迅先生的感情变化。首先是大体不是很喜欢,到有些尊敬,再到谋害死隐鼠时的憎恶,最后是因为买到了《山海经》又升起了强烈的敬意,每一个感情变化可以说是起伏很大。它可以因为一件事情升到定点,也可以因为一件事情跌落到低端。感情的变化一点都不拖泥带水,表现了鲁迅先生情感的果断。
而鲁迅先生对于朋友还有另一种情感。
在《范爱农》一文中,鲁迅先生对于朋友的情感是十分厌恶,到重见以后的惊讶和惊喜,再到后来的手足之情,以及朋友死后对他的怀念与不舍。还疑心他是自杀,表达了鲁迅先生对朋友一生命运坎坷的惋惜与无奈。
初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就会觉得他很无情。对于“正人君子”也好,对于那些反对他的人也好。但他似乎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冷酷。
《五猖会》和《父亲的病》这两篇文章都是鲁迅先生来描写父亲的。《五猖会》中,父亲的形象在鲁迅眼中是严厉的,不善解人意的。而《五猖会》中,则是表现了鲁迅先生对父亲的爱。正因为爱父亲,才会想要“早点死去不是更好吗”的想法。但是在《五猖会》中,鲁迅先生对父亲没有爱么?其实我认为并不是这样。“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文章中鲁迅背完书以后觉得迎神赛会没了太大意思,我认为也说明了他对于父亲让他在临走前背《鉴略》后的深思。他或许在努力理解父亲的用意以及良苦的用心,但是文中没有写。《五猖会》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急切地需要一个批判对象那么就是父亲。但他也在事情过后尝试着去体会父亲,也可以说成这是对父亲的一种深沉的爱。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也是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时光。他讲述了鲁迅先生一生中的转折。我认为它对与鲁迅先生不仅仅是一个慰藉,也算是一个激励。他人生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人依然饱受封建统治的折磨,但是当时的他却无法改变。越想,就越憎恶这封建统治;越写,就越想投身于革命之中。把对于这些人的情感化成写作的动力,更好的发挥能力,将更多的人从磨难中解脱。
#743600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4
书中的十篇文章是鲁迅“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的作品,题材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是鲁迅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忆写。从这些描述中,呈现出鲁迅情感的另外一面:对于童年生活的珍爱,对于坎坷人生的珍重,对于亲情友情的珍视,对于乡土之情的珍惜,它含蓄、自然、朴实的笔调背后充满温馨的柔情,蕴含着万千情思,展示出一位有情有义的鲁迅形象,令人百读不厌。
我很喜欢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
本文真实地 反映了阿长的形象,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渴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文化、粗俗、好事,而又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阴暗,心地善良。全文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特点,文中关于阿长的形象都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表现的。本文还写了作者前后不同的心理变化,原来并不大佩服她,但在她给作者买来《山海经》后,作者发生新的敬意了。
最后,“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也表现了作者的情感。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每一个人。
巴金评价:“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
#396326朝花夕拾的读书笔记5
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日子。
《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朝花夕拾读书感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