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800字

| 芷晴

《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1

一辈子下来终落得一个骂名,被所有人唾弃、鞭挞。

没有看过《儒林外史》的人也一定会知道严监生是吝啬鬼、不知足,他那两根灯芯的故事想必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看看百科词条里对他的描述:“严监生临死前的片段《两茎灯草》还被纳入小学5年级下册的语文书,依据这篇文章,一般将其解读为‘中国经典的吝啬鬼形象’。在人们心中,他就是这样一个被讽刺的人。

可是谁解其中味。严监生从出场到断气,只有短短一回之长。严监生的出场是被狡猾奸诈的弟弟严贡生拖出场的。严贡生在民间凭着巧言舌辩占了不少便宜被人告上衙门,便离开都城躲避官司。而收拾这个烂摊子的,就是他的弟弟严监生。严监生家家财万贯,是当时的富豪,大手一挥,十九两银子给了府上的人,这案子就摆平了。十九两银子,这要是对一个吝啬鬼来说,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啊!但是书中对严监生应有的“犹豫,踌躇”只字未提,他是不假思索地就掏了腰包。

严监生老婆临终时,交代他不要花太多钱办丧事。话不多说,看原文:“议礼已定,报丧出去。自此修斋、理七、开丧、出殡,用了四五千两银子,闹了半年,不必细说。”这是一个吝啬鬼应有的作为吗?绝对不是。假如我是在断章取义,那谁又会在自己老婆身上花费如此之大的功夫,毫不犹豫地花出四五千两银子、耗尽半年时间来办葬礼?一个吝啬鬼只会随便找一个土坑埋了插朵花,这就是事实。事后还为了讨好二位王氏大哥将来能照料家庭,又是大手一挥,一人一百两:“因把小斯都叫出去,开了一张厨,拿出两封银子来,每位一百两,递给二位老舅:‘休嫌轻意。’”有人可能觉得,严监生是不是在虚伪呢?不是。虚伪表现在面子上,而严监生对待这些事的态度,周周到到,不怀私心,没有人会虚伪到这种程度。

严监生阔不阔?阔。可是他对于自己,又不阔。

他自己纵腰缠万贯,却连块猪肉也舍不得买;即使有千金万银,也还是不忍心看那燃烧的两根灯芯。严监生的缺点就在,他舍不得对自己好一点。他无私地对别人好,但就是舍不得花在自己身上的那一点金钱。平时舍不得吃猪肉,生病了还舍不得吃人参。

可惜,为善的不见得福寿安康,为恶的也没有必遭天谴,严监生死后,唯一的儿子也因天花不幸夭折,续弦的赵氏原本想要过继长房的侄子,却反被长房的严贡生仗着长房长子的身份夺去了家产,严监生一辈子受制于长房,即便是临死之际挑取了一根灯芯,也没能让自家的孤儿寡母摆脱这一命运。吴敬梓先生让严监生在临死之际挑去那一根灯芯,所描绘的或许并不是一个吝啬至死的守财奴,而是一个被宗族礼法压制了一生的可怜人最后的反击。可惜,一切最终还是以悲剧收场。

其实在严监生心中,最重要的是家庭。他受着大房(哥哥)的气,出手却不吝啬;他亦可以为了老婆孩子赴汤蹈火,可惜这个社会上太多太多事情逼迫着他只能用金钱解决。赵氏(后妻)劝他道:“你心里不自在,家务事就丢开了罢。”他说道:“我儿子又小,你叫我托哪个?我在一日,少不得料理一日。”我真心佩服严监生在家庭面前的处世能力,他上能对付的了官府,中能讨喜好大哥大舅,下又不忘了作为家里顶梁柱的本分做家务。这是他对家庭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他命令着自己需要对身边人负责,不只是把社会上的人哄得稳稳当当。

我看到严监生就这么咽气的时候,心里怅然若失,这是我读《儒林外史》以来第一次有这么大的感触。虽是虚构人物,几百年来也背着沉重的舆论枷锁,难以翻身。细细品味这个角色,感受到的是无力与遗憾。

现在,我想为严监生“翻案”。

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2

水浒一百零八将人人耳熟能详,但其中能上榜的“英雄”女性只有三位,可见在古代,女性想活出自己的风采真是不容易。近来,一本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吸引了我的眼帘,其中女性角色沈琼枝她那有胆有识的形象更是深深印入了我的心中。

初次见她,我就被她那从容镇定的模样给惊住了。她出生于儒生之家,父亲清高正直也儒雅老实。嫁人时被许下的是做夫人的婚约,父亲不远千里送她去扬州夫家成亲,却在出嫁当天生生变成了妾的待遇,没有三媒六聘,没有迎亲仪式,只让她自坐小轿入府。面对这样的羞辱,沈父又惊又怒,但沈琼枝冷静分析了形势,决定先进宋府查看一下再做打算。我不由感叹:在古代,竟还有女子如她这样的从容,不仅没有像寻常小姑娘家一样乱了阵脚,哭哭啼啼地向父母求助,求给个说法;反而临危不乱,有勇有谋地分析安慰自家的父亲,说且看他日后待我怎样!这一番说辞颠覆了我对古代女子的看法,同时,让我感到好奇。想着:这怕是个奇女子。

再次见她,就被她那泼辣又直爽的大侠风范给镇住了,果真是个奇女子!就见她干净利落地下轿,一点都没有新娘的故作羞怯之态,而是以一通责难审问之词“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给宋府当了“见面礼”。一长段话说下来,有理有据,责任分明,把宋家那群明面上以君子之态,暗地里却怠慢无礼,毫不把她当主子看的那些个欺软怕硬的小人说得哑口无言,慌乱不已。好不爽快!她拿婚书要求与宋为富当面对质,逼得那宋为富暗道不好,躲着不敢见她,以“不在”为借口,逃过了一劫。原以为她会“乘胜追击”,谁知她却不慌不忙、不吵不闹,自己把自己妥妥的安顿了下来,这并不是胆小了,懦弱了,而是以退为进,待机行事。不久,这个机会便来了,父亲状告宋为富毁约,但在贪官和宋家的勾结下败诉。她又开始了她的自救行动,收拾金银,扮作老妈子,买通丫鬟,趁夜出逃到南京,雷厉风行,毫不迟疑!我想:她这豪放不羁,麻利果断,说做就做的言行,还真是大侠风范。

最后一次见她,更被她那不卑不亢,英气逼人的举止给彻底收服了。这时的她在“南京卖书”,吸引了一众名士,面对挑事的,她能以智服人;面对杜少卿这一类名流,她也能从容应对,尽显大家闺秀之范;面对县令,她亦能完美的,从容不迫的,替自己和父亲申冤。而面对贪污小人,她机智应对,却也能靠着自己的本事度过难关,毫不退让!这让我不禁深思:面对人生的不公正遭遇,即使自命为君子的大男人萧云仙都选择了妥协;面对弱流女子明明白白的冤情,所谓的豪杰名士杜少卿和武生也选择了冷眼旁观,明哲保身;而沈琼枝却不屈服,不阿谀,用真才实学赢得了王府塘知县的赏识,得到了周旋和解脱。我想,即使是男女平等的今天,如果遇到同样的命运和遭遇,我能活得像她一样出彩吗?恐怕很难。

沈琼枝不似大家闺秀一样,面对人生,听从“旨意”一味顺从;不似深宫里的女人们,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勾心斗角。她是一个侠女,虽不是一个拯救苍生的武林侠女,却不失为一个从容镇定,自信乐观,豪放不羁敢于向自己悲惨命运抗争的侠女,向这个腐朽社会抗争的侠女。她是这本书中最让我喜欢的女性形象,希望你们也喜欢她。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3

孟子曰:“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每个人都先天拥有良知,区别在于我们后天还能否坚守。因此,做人应当坚守良知。读罢《儒林外史》,那些跃然纸上、性格各异的人物带给我们的正是对“坚守良知”的种种思考和认识。

坚守良知,应是在诱惑面前,坚持原则。然而,吴敬梓笔下的众多士人官吏们却自私自利,经受不住种种诱惑,抛弃了原则,丧失了良知。按照清代科举制度的规定,优贡是应凭所谓优良的品行来决定应举资格的,而书中的两个优贡:一个是匡超人,专干包揽词讼、假造文书、冒名代考等事,还在赌场中抽头得利……这样一个儒林恶少,却被温州学政“把他题了优行,贡入太学肄业”;另一个是严贡生,他横行乡里,狡诈无赖,无恶不作,这样一个劣绅,竟被周学台推举为“优行”,又替他“考出了贡”。当两个臭名昭著的儒林败类和代表优良品行的“优贡”联系在一起,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实在令人唏嘘!

坚守良知,就是在压力面前,敢于担当。“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吴敬梓写王冕,写他“嵌崎磊落”,写他宁愿逃跑也不愿做官。王冕正是作者所肯定的上上人物,面对酷虐小民的时知县的威压,他冒着触怒危素的风险也不与这种人来往。终其一生,王冕行正坐端,不慕荣利,不随流俗,蔑视功名富贵,讲求“文行出处”。他曾对邻居秦老爹道:“时知县倚着危素的势要,在这里酷虐小民,无所不为。这样的人,我为什么要相与他?”正因王冕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有着正确的是非观,有着很强的公平心,才能不畏强暴,不计得失。无独有偶,看似离经叛道的杜少卿,因为尚存良知,不甘受腐朽的礼法约束,也不与庸俗生活妥协,成为一个顶天立地,敢作敢为的人物。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志毋虚邪,行必正直”,“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人只一念贪私,便削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一个人若能将坚守良知作为一生的信念,就可能铸造出人格的丰碑。待人厚道的“真儒”虞育德和闭门读书、不愿为官的庄绍光,他们追求“以礼乐化俗”“以德化人”;市井四奇人,他们淡泊名利,自食其力,虽然只是平民百姓,却心存良知;又有牛老爹和卜老爹的相助相恤,伶人鲍文卿对贫苦手艺人倪霜峰的照拂,甘露寺老僧对寄住寺内的牛布衣的照顾……尽管如牛浦这样欺世盗名之人也不在少数,但能坚守良知之人却毕竟给当时的污浊世界增添了亮色和希望。

怀着一颗虔敬的心来仰视这样的人格丰碑,在漫漫人生路上,坚守住我们的良知。

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4

最近我正在读一本名为《儒林外史》的书籍。其中,一个片段叫做《严监生寿终正寝》,让我不禁深深陷入了思考……

故事讲到了严监生病倒在床上,病情十分严重。医生说:“严监生这个病,已经无法下药了,只能等他慢慢地死去。”管庄的都把家人叫过来。晚上屋子里挤满了人。严监生从被子里伸出了两个手指头。大侄子说:“是不是有两位亲人没有见过?”二侄子说:“是不是有两笔钱,没有取出来?”奶妈抱着哥子说:“是不是优良未久子没有见过?”严监生的妻子说道:“爷,我懂得,是因为点了两根灯茎,是吗?”严监生,这才点了点头,最后眼睛就闭上了。

在现实中我也曾遇见过这样一件事。那个时候,我的爷爷临走前,许多亲戚家人围着他。他们都说:“老爷子,你可千万不要走啊!”老爷子张了张口,但是听不见声音,不知道说了是吗。大姨就猜说:“是不是这床睡得不安啊?”二姨说:“是不是被子没有盖好,太冷了?”奶奶问:“老头子,是不是灯点着,怕费电?”爷爷点了点头,闭上了眼睛。

这样一个严监生,活着时极尽勤俭,到临终之时,仍然如此。何等可悲!可是大多数人不都这样吗?不长的生命,活得扣扣索索,对自己不宽待,对他人亦然。请善待这几十年的生命,周遭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篇5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对《儒林外史》感兴趣是从课文《范进中举》开始的。落魄时哈腰点头,中举后疯癫失魄,为昏庸无能。范进其人。

八股取士造成知识分子思想死板腐化,不懂变通,曲解古经,为官后不恤民情,底层生活困顿贫乏。《儒林外史》真是描写了好一幅明清风俗图!

有言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大抵是“寒窗十年苦”苦惨了,文人学子纷纷走上上路,谋取暴利。在商贾中更是形成了“重利途,甚于重名。子弟之佼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之风。深刻人心的士农工商概念渐渐动摇。

吴敬梓对于这些人大抵都还是不喜的,评道:“资性蠢愚,心术卑鄙,货利声色之外不知其他。”功名金银终归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缥缈虚无转瞬即逝。可笑可叹,竟有无数儒生于此泥足深陷不可自拔。

文人经商求利本无错,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牟利也要有底线,有道义,如孟子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君子之风荡然无存、市侩之气泛滥成灾便是万万不可。

奢靡放纵的宋为富,贿赂权贵,欺压百姓的方乡绅,不学无术、装模作样的景兰江、支剑锋,吝啬至极,毫无半点文人之气的胡二爷便是万万不可有的儒林败笔。

吴敬梓笔力深厚,一杆笔好比金错刀,字字珠玑句句见骨,把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腐朽黑暗面刻画的入木三分,把唯利是图披着君子外衣的“小人”刻画的惟妙惟肖。但愿如今无人如此,知晓那水中月捞不着,镜中花摘不得的道理。


初中生读儒林外史有感的范文800字相关文章:

儒林外史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800字

2020儒林外史初三读后感600字【5篇】

初中生读水浒传有感范文800字

初中生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800字范文

读朝花夕拾有感800字范文5篇汇总

《儒林外史》读后感300字

读朝花夕拾有感800字左右范文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800字范文多篇

读童年有感初中范文800字

45288